What is Nostr?
佛瑞德里希4th
npub1agh…up4m
2025-02-11 15:46:16

佛瑞德里希4th on Nostr: 文化是社会的自维持工具。 ...

文化是社会的自维持工具。
因为文化是一个社会长期沿用的人生剧本的总和,是告诉社会成员该如何扮演自己角色的指引。
当维持美国社会既有行为模式的本土文化受多元文化理念打压,被迫居于弱势的时候,社会就难以维持自身,美国就会“不象美国”。
而美国文化,是繁荣社会的自维持工具,弱化美国文化, 弱化的是繁荣社会的自维持工具,破坏的是繁荣社会的自维持效果,影响的是以自由、平等、民主、法治为四大支柱的,容许逐利的人类在合作中学会合作,用增量来强化合作的独特行为模式。
弱化美国文化,削弱的,是文明2.0的自维持能力。
当产业链阵营开始盘整自身,当社会感受到安全威胁和存在危机,本能的开始强化自身的自维持能力时,社会将反思自己对不同文化的态度。
不需要任何理论的指引,美国原生文化,就会变得更强势。
不仅在美国本土变得更强势,也会在世界范围内,在所有希望与美国保持合作关系的国家里,变得比过去更强势。
正因为文化实际上是人生剧本的集合,是每个社会代代传承的,告诉人们要如何扮演自身角色的指引,当争取和美国合作的人们需要找到,并扮演好美国希望他们扮演的角色时,他们就要从美国文化信息库里“查询资料”。当身在美国的人们需要让繁荣模式回到正轨,需要让自己更清楚作为繁荣社会的一员该如何行事时,他们也就会寻求繁荣文化的指引——寻求曾让美国成为美国的独特文化传统的指引,寻求告诉美国人该如何扮演家庭角色,如何扮演社会角色的人生剧本的指引。
现在,还很少有人意识到,文化和社会大众行为模式之间的关联,文化对一个社会自维持能力的影响。
但这关联是真实存在的。
文化既是社会自维持的工具,也是能用来改变社会大众行为模式的工具。
因为文化真正的内核,真正有力量的部分,并不是饮食习惯和传统服饰,而是在一个社会里,关于父如何为父,子如何为子,夫如何为夫,妻如何为妻的家庭观念集合,和在一个社会里,主如何为主,仆如何为仆,一个人该怎样成就自我,怎样对待他人,怎样确认自身定位的社交观念集合。
文化,是构建社区的源代码。
我们知道中共国的党文化是什么样子的,董志民式的家庭结构和相处模式,就是党天下的源代码。在文革中,夫妻反目父子相残,至亲之间互相举报划清界限,酿成一桩桩人伦惨剧,就是党国写入“中国人社区”的源代码。
这流毒沿袭至今,广传海外。
中共党文化,是典型的伤害链文化。
与之针锋相对的,则是美国文化,典型的产业链文化。
是重视家庭价值的文化观念,是尊重合作各方利益立场的文化观念,是企业老板要为员工留出私人空间、照顾家人的时间,发足能养家糊口薪水的文化观念,是为人父母要尊重子女的意愿,一家人要维护彼此人格尊严的文化观念。
是糅合了清教传统和北美大陆先民们在早期拓荒生活里形成的独特风俗的文化。
是让美国社会大众知道该怎样在一块没有国王的土地上,和至爱亲朋相濡以沫,携手共建家园的文化,是既能从基督教那里找到源流,也包含着自独立宣言之后美利坚民族每一次对自身命运的抉择带来的巨大影响的文化。
是属于拒绝内卷内斗内耗的族群的独特文化。
这样的文化,是美国社区的源代码。
也是美式合作的源代码。
我深深相信,双链争持,会以产业链的胜利为结局。
所以,在代码层面的争战,会以产业链文化的胜利为结局。
因为全世界所有希望和美国合作的国家、民族,都会试着去理解美国,通过了解美国文化来寻找加入以美国为首的利益共同体的“接入口”,通过了解美国文化来研究清楚该怎样维持和美国的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受到美式文化的影响,他们会受到美式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他们会受到美式人生剧本的影响,会参考美国人对家庭角色、社会角色的看法,修正自己在扮演家庭角色、社会角色的行为模式——如果这样的修正会带来正向的结果。
而这样的修正,确实会带来正向的结果。
在家庭中、在社区里,在合作关系中拒绝内卷内斗内耗的行为模式,会为每个选择它的现代人带来正向的结果。
因为现代科技已经让人们不虞匮乏。
这一次的阵营盘整,在我看来,结果会是产业链阵营变得更加稳固,然后向更大范围扩张。
在双链争持的大势中,那些半心半意的合作者,将被迫“选边站”,选择了产业链阵营的国家和民族,将需要对战友们证明自己对阵营的忠诚,为此,他们需要展现对产业链文化的认同。
此时,在阵营自维持的需求趋于旺盛之际,社会将为本阵营文化产品的创作和消费提供条件。
人们会开始反思,何为文化,哪些是现代人应当认同的文化观念,哪些则相反。
社会将开始反思,要如何有意识地维持自己,传承被证明过更有价值的行为模式。
而这会带来一轮属于文化的春天。
产业链文化的复兴,在望。
合作的基础,是理解伙伴利益立场的能力,是让自己拥有更广阔视野的能力,是把注意力从和同事、同族、同类的撕咬中转移到现实世界那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上的能力。
而这些能力是被伤害链文化阉割过的人最缺乏的。
因为在伤害链国家的原生家庭里,父母甚至不愿倾听孩子,在人吃人的环境里,人们专注于内耗, 在内卷内斗内耗中度过一生,谁若惯于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谁就会被当成傻子,当成可以被先吃掉的人。
但善良不仅有道德价值。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充分的换位思考能力,是让人理解合作伙伴、理解合作团队的基础。
能倾听他人、关怀他人,在与人相处时保持边界感,这些都是在你想构建并维持良好合作关系时必备的能力。
如果你没有这些能力,即使你因为拥有其他资本能进入一段合作关系,你也不可能成为关系的主导者,你在这段关系中的去留将只能由拥有这些能力的伙伴决定。
因为合作的基础是共识,维系合作意味着持续达成共识,意味着不断进行利益立场的协调,若你甚至不能倾听对方,不能弄清楚对方的需求,你拿什么达成共识?
而越大规模的合作,需要达成越广泛范围的共识,为了达成更广泛的共识,你需要更强的倾听能力,需要更开阔的视野,需要以更高的效率完成对众多合作伙伴利益立场的分析和归纳。
为什么出身于产业链国家的合作者通常更擅长合作,更容易成为合作的主导者?
因为他们更善于倾听,因为他们成长于其中的原生家庭环境,就是其父母向孩子展示频繁沟通、衷诚合作行为模式的舞台。因为他们早就在家庭内部学会了小规模合作,为未来进入大规模合作打好了基础。
家庭是孩子的起跑线。
能从小培养孩子合作能力的家庭,就是到孩子进入职场或开始创业时才会察觉到的更高的起跑线。
而那些不幸的家庭,那些充满争吵的家庭,彼此伤害的家庭,困住的不仅是孩子的童年,也是他未来的可能性。
那些糟糕的国家,一遍遍阉割国民合作能力,把民众规训成牛马牲人的国家,则会因此困住本国经济发展的可能性。这样的国家,更难涌现企业家,更难涌现发明家,更难进行大规模合作,更难获得合作带来的增量。
家庭是孩子的起跑线。
而国家,是企业的起跑线。
从更不幸的原生家庭里走出来的孩子想有更大发展,需要加倍的努力。
从更糟糕的国家走出来的企业想有更好的发展,同样需要加倍努力,或是某种程度上的借力——以弥补自身在管理能力、决策能力上的缺失。
这种对“补课”的需求,并不仅存在于中共国。所有的伤害链国家都有同样的问题,所有仍然深受伤害链文化传统影响的国家,都有同样的问题。
在产业链阵营进行盘整的时刻,欧美国家将重新审视自己的合作者。
他们将比过去更重视合作者理解自己利益诉求的能力,“站我这边”的决心。
而想在这方面比中共国企业做得更好,想在全球产业链调整布局时抢到更大块的蛋糕,拿到更多从中共国分流出去的订单,各发展中国家不但需要在政治上有更清晰的表态,也要以更决绝的态度对待自身的伤害链传统。
因为不如此,他们就无法让自己成为更好的合作者,有更大机会被欧美选择的合作者。因为不如此,他们就无法在个人层面培养出更多优秀合作者,获得更多人才储备,也难以让更多企业脱颖而出。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的作用将是巨大的。
我们会看到,文化背景和欧美国家有更多共同之处的国家,更容易完成这方面的转换,实现合作能力的提升,尤其是,一些国家将因文化隔膜较薄弱,更容易成为被欧美合作者视为“同类”的新伙伴。
我们还会看到,逐利的各国各族,会因此对接受欧美文化影响持更开放的态度——与之相对的是,在文化上拒绝欧美的国家则会令产业链阵营警惕。
这个世界上能彼此理解的人会抱团。
能理解欧美的各国各族将能够和欧美站到一起,汇入追逐增量的洪流。
不能的,不肯的,会失去机遇。
在你决定闭关锁国的时候,别人也会对你关门。
合作者将会选择,只和愿意合作者一起。
内斗者将只能和内斗者长相厮守。
双链争持,阵营分化。
这分化很快会体现在文化领域。
产业链文化与伤害链文化的分歧将日益清晰,先发国家的文化春天将再度来临。
不阉割不压抑下一代人合作能力发育的文化,将在观念战争的战场上取得胜利。 nevent1q…jet9
Author Public Key
npub1aghv8tm84rch5a38zg967gcfhjpnvaelllu6uhjn62u4q8jr86zsj2up4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