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瑞德里希4th on Nostr: ...
在欧美意识到需要促成已经在其本土形成一定规模的移民社区完成文化更新,令移民们的孩子真正成为“美国人”、“欧洲人”之前,移民社区里的有志之士就可以行动起来了。
或者说,真的关心民主进程的人们,有能力有条件在文化领域发力的人们,可以行动起来了。
还记得《愿荣光归香港》那首歌激发的效应吗?
一首战歌,可以唱出悲情也可以唱出豪情,可以在观念战争里,在与党文化的对抗中,成为利器。
还有诗、戏曲、电影、小说,那些能深入人心流传后世的作品,那些写尽人世悲欢离合的故事,都是有力量的。
用中文写作的人们,你们的文字,是可以成为对抗中共党文化的武器,更是可以成为对抗中共党文化在海外华人社区的统治地位的利器的。
因为你们可以写下一个个故事,可以告诉在母语文化传承中吸收了太多伤害链成分的人们,“人应该做怎样的人”,可以告诉他们,更温暖的家庭,更不受内卷内斗内耗影响的家庭,是什么样子,又该如何建立和维护。
因为你们完全可以告诉人们该如何相爱。
你们也可以告诉来自伤害链国家的父母,要怎样教育子女,才能协助他们更好的适合产业链国家的职场,让他们更容易在学校里、工作地点,学会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如何与本地人相处,如何与不同类型的人沟通合作。
你们可以行动起来,把卡在代沟夹缝里的许多人救出来。
这些人卡在伤害链与产业链的价值观冲突中,卡在上一代与下一代的观念冲突中。
尤其是许多中年人,卡在了上一代的情感勒索和下一代对爱的索求之间。
卡在了仍然按伤害链文化传统要求子女的垂老父母,和正在按产业链文化要求父母的儿女之间。
父母仍在要求他们孝顺。
这孝顺,几乎就是“唯命是从”,因为传统告诉他们,“顺父母言情呼为大孝”,即使年老父母的欲求既多且繁,越老越流露巨婴本色。
子女呢?不“听话”,却要求他们的尊重和理解,要求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里没有得到过尊重和理解的中年人,给自己年少冲动还有些笨拙的孩子足够的尊重和理解,给出自己没得到过,没学习过的东西。
按伤害链逻辑,中年人,在自己年老的父母面前是“卑位者”,按产业链逻辑,中年人,在比自己更懂新科技也更沉迷网络的少年儿女面前仍是弱者,是总交不出答卷的应考者。
可真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这些人,在他们自己懵然不觉的时候,早已被抛上了观念战争的战场,甚至可以说,他们自己,就是战场,是观念争持的磨心,他们所陷入的迷茫,正是双链争持时的胜负未决。
我能看到这些人的困境。
我也能看到,文化产品对这类人可以起的作用,尤其是能看到他们的困境并向他们提供解答的文化产品的作用。
当他们在伤害链和产业链之间彷徨不定时,当他们在党文化、传统文化和欧美现代文化之间陷入困惑时,一个好的故事,一个能引发他们共鸣的故事,一个展示摆脱这种困境出路的故事,会成为击中痛点的,极具市场价值的文化产品。
或者说,不是一个故事。
能观照到双链争持大势的文艺创作者们,应该向他们提供一系列的故事,应该意识到他们的困境,这种持续被卡在代际夹缝和观念夹缝中的困境,并展开讨论。
这样的困境并不只属于来自中共国,深受党文化影响的中年移民。
我希望你们意识到,这样的困境属于所有从伤害链传统中迁徙到产业链传统中的个人和家庭,甚至包括一些欧美本土家庭。
有太多的人来自充满内耗的家庭,因此无力建立拒绝内耗、充满温情的家庭关系。
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如果有人肯理解一下,为什么许多现代国家的生育率持续低迷,为什么许多人明明有钱有时间却不结婚不要孩子。
因为有很多从充满内耗的原生家庭里逃出来的孩子,在没有信心建立另一种家庭前,没有勇气一头扎进另一个充满内耗的家庭里去。
这困境不仅是属于个人的,当双链争持的大势进一步发展,当产业链的全球布局令越来越多国家,也就是越来越多家庭被卷入模式切换的潮流,当上一代与下一代谋生方式截然不同成为许多社会的常态,这困境就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族群,属于国家,属于文明的传承。
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卡在夹缝中的中年人,就是文明传承的枢纽。
推他们一把,帮他们一把,让他们在文化领域得到一点完成转型的助力,是你们的责任。
让他们学会爱,是你们的责任。
如果你们把促成文明转型,把让这个世界拥有长久和平,把维护自由、平等、民主、法治视为你们的追求,那么,让尽可能多希望完成文化转基因的人“拿到武器”,就是你们的责任。
对这些人的困境,有察觉,有思考,有讨论,有阐述,就是你们的责任。
在文明新稳态的形成过程中,在经济、文化、政治三个层面的双链争持观念竞择时期,你们如果选了边,就要战斗到底。
站在你们对面的,是党文化,是残暴的传统,是部落陋俗,是童婚,是石刑,是比铁链女脖子上的锁链更令人绝望的“结婚证”,是张艺谋的《英雄》,是吴京的《战狼》,是一切为暴君粉饰太平的文字和影视作品。
是一个强大的蛆国,和它将所有人蛆化的魔力。
那么你,可有勇气,站在它对面,做正义的魔法师?
或者说,真的关心民主进程的人们,有能力有条件在文化领域发力的人们,可以行动起来了。
还记得《愿荣光归香港》那首歌激发的效应吗?
一首战歌,可以唱出悲情也可以唱出豪情,可以在观念战争里,在与党文化的对抗中,成为利器。
还有诗、戏曲、电影、小说,那些能深入人心流传后世的作品,那些写尽人世悲欢离合的故事,都是有力量的。
用中文写作的人们,你们的文字,是可以成为对抗中共党文化的武器,更是可以成为对抗中共党文化在海外华人社区的统治地位的利器的。
因为你们可以写下一个个故事,可以告诉在母语文化传承中吸收了太多伤害链成分的人们,“人应该做怎样的人”,可以告诉他们,更温暖的家庭,更不受内卷内斗内耗影响的家庭,是什么样子,又该如何建立和维护。
因为你们完全可以告诉人们该如何相爱。
你们也可以告诉来自伤害链国家的父母,要怎样教育子女,才能协助他们更好的适合产业链国家的职场,让他们更容易在学校里、工作地点,学会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如何与本地人相处,如何与不同类型的人沟通合作。
你们可以行动起来,把卡在代沟夹缝里的许多人救出来。
这些人卡在伤害链与产业链的价值观冲突中,卡在上一代与下一代的观念冲突中。
尤其是许多中年人,卡在了上一代的情感勒索和下一代对爱的索求之间。
卡在了仍然按伤害链文化传统要求子女的垂老父母,和正在按产业链文化要求父母的儿女之间。
父母仍在要求他们孝顺。
这孝顺,几乎就是“唯命是从”,因为传统告诉他们,“顺父母言情呼为大孝”,即使年老父母的欲求既多且繁,越老越流露巨婴本色。
子女呢?不“听话”,却要求他们的尊重和理解,要求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里没有得到过尊重和理解的中年人,给自己年少冲动还有些笨拙的孩子足够的尊重和理解,给出自己没得到过,没学习过的东西。
按伤害链逻辑,中年人,在自己年老的父母面前是“卑位者”,按产业链逻辑,中年人,在比自己更懂新科技也更沉迷网络的少年儿女面前仍是弱者,是总交不出答卷的应考者。
可真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这些人,在他们自己懵然不觉的时候,早已被抛上了观念战争的战场,甚至可以说,他们自己,就是战场,是观念争持的磨心,他们所陷入的迷茫,正是双链争持时的胜负未决。
我能看到这些人的困境。
我也能看到,文化产品对这类人可以起的作用,尤其是能看到他们的困境并向他们提供解答的文化产品的作用。
当他们在伤害链和产业链之间彷徨不定时,当他们在党文化、传统文化和欧美现代文化之间陷入困惑时,一个好的故事,一个能引发他们共鸣的故事,一个展示摆脱这种困境出路的故事,会成为击中痛点的,极具市场价值的文化产品。
或者说,不是一个故事。
能观照到双链争持大势的文艺创作者们,应该向他们提供一系列的故事,应该意识到他们的困境,这种持续被卡在代际夹缝和观念夹缝中的困境,并展开讨论。
这样的困境并不只属于来自中共国,深受党文化影响的中年移民。
我希望你们意识到,这样的困境属于所有从伤害链传统中迁徙到产业链传统中的个人和家庭,甚至包括一些欧美本土家庭。
有太多的人来自充满内耗的家庭,因此无力建立拒绝内耗、充满温情的家庭关系。
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如果有人肯理解一下,为什么许多现代国家的生育率持续低迷,为什么许多人明明有钱有时间却不结婚不要孩子。
因为有很多从充满内耗的原生家庭里逃出来的孩子,在没有信心建立另一种家庭前,没有勇气一头扎进另一个充满内耗的家庭里去。
这困境不仅是属于个人的,当双链争持的大势进一步发展,当产业链的全球布局令越来越多国家,也就是越来越多家庭被卷入模式切换的潮流,当上一代与下一代谋生方式截然不同成为许多社会的常态,这困境就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族群,属于国家,属于文明的传承。
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卡在夹缝中的中年人,就是文明传承的枢纽。
推他们一把,帮他们一把,让他们在文化领域得到一点完成转型的助力,是你们的责任。
让他们学会爱,是你们的责任。
如果你们把促成文明转型,把让这个世界拥有长久和平,把维护自由、平等、民主、法治视为你们的追求,那么,让尽可能多希望完成文化转基因的人“拿到武器”,就是你们的责任。
对这些人的困境,有察觉,有思考,有讨论,有阐述,就是你们的责任。
在文明新稳态的形成过程中,在经济、文化、政治三个层面的双链争持观念竞择时期,你们如果选了边,就要战斗到底。
站在你们对面的,是党文化,是残暴的传统,是部落陋俗,是童婚,是石刑,是比铁链女脖子上的锁链更令人绝望的“结婚证”,是张艺谋的《英雄》,是吴京的《战狼》,是一切为暴君粉饰太平的文字和影视作品。
是一个强大的蛆国,和它将所有人蛆化的魔力。
那么你,可有勇气,站在它对面,做正义的魔法师?
quoting nevent1q…dy3r文明呼唤属于自己的文化,一种源自传统,但实现了观念更新,最核心的是对“人应该成为怎样的人”进行了观念更新,对在家庭里应该怎样对待妇孺进行了观念更新的现代文化。
因为文明的基石是人,是在现代家庭权力格局里培养出的现代人,具备公民素质的人,是生产者、创造者,而不是牲人,不是伤害者。
只有让这种经过更新的文化观念成为社会主流,一个国家、一个族群才能进入属于繁荣的稳定。
一旦这种文化观念被削弱,一旦因为不管是大量接纳伤害链国家移民家庭还是什么别的原因,在家庭内部夫妻互相尊重、父母不阉割孩子能力的繁荣文化被削弱,社会就会因无法继续培养出足够比例的公民,那些从父母的相处里耳濡目染了沟通技巧、合作技巧,因此天然具备捍卫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维权意识的公民,而陷入经济和政治层面的危机。
因为在家庭内部的伤害链文化氛围里成长起来的孩子,那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更弱的孩子,被父母往忠于原籍国传统的伤害者方向培养的孩子,会很难适应产业链环境,会在从家庭走向社会的过程中感受到剧烈的文化冲突,并因此成为格外容易选择极端暴力的社会边缘人群。
这对接纳移民的社会来说是悲剧,但对身陷困境却不明所以的孩子们来说难道就不是悲剧吗?
对他们同样身陷困境却不明所以的父母来说,难道就不是悲剧吗?
文明需要觉醒。
我们需要意识到,多元文化理念早就成了欧美许多严重社会问题的根源。
来自伤害链国家的文化不应该被“原汁原味”的尊重,例如中共党文化,就不应该“原汁原味”的在海外华人社区里占据主导地位,反是把真正较古老的传承,儒家传承、道家传承等挤得难以容身。
我们需要意识到在文明演进上处于幼稚期的族群是需要“补课”的,尤其是在由这些族群的成员组成的欧美移民社区,他们需要帮助。父母们需要知道怎样教育他们在欧美生下的孩子,那些未来需要适应欧美社会的孩子。
欧美需要协助移民社区进行文化更新,从源头堵住破口,从源头开始,避免孩子们陷入新旧文化冲突的悲剧发生。
在这些移民社区里,家庭暴力应该被严格禁止,坚持在孩子面前打老婆是“我们的传统”的男人应该回到他来的地方去。
只有这样做,欧美才能保住本国艰难建构的新文化不受侵蚀。只有这样做,欧美自身在文化更新方面取得的成果,对建构更温暖、更相爱、不内耗的家庭关系的坚持,才能继续占据主流地位。
我不反对移民。
但我反对现在这种对移民带来的伤害链文化侵蚀懵然不觉的愚昧。
反对现在这种对从中共党文化到其他推崇暴力尤其是家庭暴力的外来文化毫无警惕之心的愚昧。
这愚昧已经让欧美变得不象自己。
这愚昧损害的甚至不仅是欧美,也是人类文明演化的大局,更是那些不远万里跋涉而来,希望归化现代文明,却不懂如何做才能达到目的的移民和他们的孩子。
因为现代文明的铁三角之一,经过更新的文化观念,它实质的内容是什么?
是如何建构更温暖更有爱的家庭,是如何找到不内卷内斗内耗的活法。是欧美列国,这些文明演化历程中的先行者在这些议题里艰难探索取得的宝贵经验。
以多元共容为名,放弃让这样的文化观念占据主导地位,你觉得道德吗?
以多元共容为名,放任五星血旗在华人社区飘扬,让每个畏惧中共迫害的老华人警告自家小孩“别瞎说”,让好容易能活在美国这片自由土地的人在发表反共言论时仍然受骚扰受威胁,这道德吗?
不让渴望爱渴望温暖的各国各族移民因为完成了文化更新,有能力建构现代式的家庭关系,让孩子活在现代式的家庭关系里,这道德吗?
欧美列国已经在“铁三角”中基本完成了经济层面和政治层面的建构,但文化层面的建构虽然大致完成,却未能经受起大量伤害链国家移民带来的文化冲击。
在双链争持的大局中,在世界上多数国家仍然没有成功建构起属于自己的“铁三角”前,欧美大本营的稳定若被动摇,将是极其危险的。
因为在两种稳态的争持尚未结束前,新稳态的蹉跌,正是旧稳态的可乘之机。
欧美今天所谓的“乱象”,不论是对多元文化的争论,还是对移民问题的争论,还是对“川普现象”的争论,追根溯源,都可以归结为一件事。
那就是文明的自维持机制出了问题!
需要修复!
这修复,在我看来,其有效手段并不是逆全球化、驱逐移民、让川普连任或弹劾川普、继续推进全球化、大规模引入移民。
有效的手段应该是从观念的源头展开梳理,促成移民社区的文化更新,和对未来所有移民家庭的文化更新给予充足协助。让你来了美国就只能是美国人,来了欧洲就只能是欧洲人,别打个血旗到处乱窜。
要打血旗,滚回去!
要打老婆打孩子,滚回去!
至少在欧美的土地上,伤害链逻辑的信徒不能逞凶,培养下一代牲人或伤害者的行径,不被允许! nevent1q…5n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