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s Nostr?
佛瑞德里希4th
npub1agh…up4m
2024-12-31 16:49:50

佛瑞德里希4th on Nostr: ...

美国现在还在2024年的尾巴上,现在是12月31日,但这篇帖子发出的时候估计中共国已经进入2025了。
2025年,身在墙内的大家会经历些什么呢?
前路茫茫。
我们知道中共会经历些什么,它正在把自己“作”死,正在一步步走向中国千百年历史里无数皇朝都无可避免的结局。
但它还裹挟着它无权裹挟的无量生命。
在中共的经济政策里还裹挟着无数行业,因外贸关系受中共外交政策负面影响而正在衰退的行业,正在抛弃无数普通从业者令他们中年失业、老年失业的行业;因地产经济的旺季一去不复返而被迫崩塌的上下游行业,从建筑施工到装修材料、各种配件;因出生率锐减而丧失前景的教育、妇婴产品相关行业;因“低端人口”的收入下降消费力滑坡被迫加剧内卷的低端消费品和服务业。
2024年,仍然是未来十年中最好的一年,2025年对身在墙内的绝大多数人来说,会是个更艰难的年份。
因为即使你暂时还不受影响,你身边的人,你的亲戚、你的朋友,那些有可能开口找你借钱的人,陆陆续续都要遮掩不住自己的窘境了。
因为你的邻人,从你身边擦肩而过的路人,上班路上的公交司机,所在城市的清洁工,积压在外卖快递网约车行业里的失业人员,陆陆续续都要面对自己生活的崩溃了。
很多人现在是靠啃老活着的。
但他们还能维持住日常开支,虽然已经入不敷支,但保证最基本的三餐一宿还不成问题,人们只是看不到希望,看不见未来,还没有失去现在。
但2025年没有人能保证他们还有“现在”。
老是会被啃光的。
社保和医保部门打得越来越精的算盘会让更多的人无老可啃。
过去四十年攒下的家底也是会被吃光的。
如果说中共国社会在改开年代已经从改开前的“三明治”结构,膨胀成了可细分出更多阶层的“千层饼”结构,2025年我们会看到的,就是更多中间阶层的崩塌。
熟悉中国历史并关心社会变乱到来时机的人,往往都把目光过多的停留在底层。
但在“千层饼”结构里,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底层之上、顶层之下,悄无声息却不断崩塌的中间阶层。
是会把压力层层向下传导的中间阶层,是过去能满足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往后却会无下可比的中间阶层。
2025年会是中间阶层集体崩溃的一年。
是一个阶层又一个阶层连续崩溃,一个行业又一个行业连锁崩溃,一个城市又一个城市陷入萧条,一个部门又一个部门陷入混乱的一年。
去买一双,不,一组好球鞋吧。
是时候让全家一起开始练跑步了。
在一个已经没有希望的国度,每个人都要和噩运赛跑。
你得跑赢“献忠”们,你得跑离事故现场、爆炸现场、凶案现场。
不“润”的人也得RUN。
毕竟,这是让你活到大结局,熬过最后的黑暗,让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能看到新开始的唯一机会。
不要高估习近平驾驭他手下团队的能力,不要高估他团队驾驭局势的能力,不要高估你用自己的存款驾驭未来的能力,也不要高估你身边的亲朋好友邻人路人驾驭他们面对的生活困境的能力,和在家庭经济崩溃后维持住心态不崩的能力。
凛冬已至,大船正缓缓沉入冰海。
你会感受到寒意,如果你任它裹挟着你。
沉船的漩涡里有无数乱流,会把被裹挟其中的人拖到自己无法预料的方向。
2025年将是令人悲哀的一年。
川普在他再次入主白宫的第一年,大概率不会把“改变中共国“当成自己的对华政策主轴。他很可能会尽力切断美国与中共国之间的紧密关系,因他而来的国际贸易局势动荡,则极有可能顺带影响欧洲等国的经济,并因之影响欧洲对中共国出口产品的需求。
世界工厂将被废弃,他们无法改变你,所以要抛弃你。
整个中共国的外贸从业者都需要象当年的东北国企工人一样面对“下岗再就业”的压力。是的,企业可以“出海”,但并不能以产品出口的形式出海。恐怕还想保住订单的企业家都得面对搬厂走人的压力,反正亚非拉正虚席以待。
改开时代的建设成果将被迫离开中共国,所有能创造财富的元素,从具备丰富经验的技术工人到具备较高经营管理能力的老板们,从海外消费者仍需要的生产线到曾促成“世界工厂”崛起的高端服务业。
还有价值的人、物、事,找得到“下家”的一切,都会走。
四十年的沙里淘金浪潮过后,此地将只余矿渣。
从2025年到2028年,在美国,这是川普的四年,世界正在担忧他会给大家带来些什么。
可以想见,他会带来各种出人意表的冲击,其中必然有许多全球化的受益者不想要的事物。
而中共国,这艘因衰朽而脆弱的老旧航船,这艘在瞎眼船长的指挥下已撞上冰山的巨轮,面对源自川普并席卷世界的冲击,将毫无还手之力。
但世界将没有余力对落水者伸出援手。
如果中国还会有希望,如果身在沦陷区的人们还能重见光明,那么我想,时间不会早于2028年。
做好各种准备吧,如果你有信心熬过往后四年。
国家的规模是受它自己能驾驭的人口规模、国土面积限制的。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的作者把制度分为了两种,即榨取性制度和包容性制度。但不管一个国家采用的是哪种制度,运行其制度都需要成本,需要团队。
你可以选择“榨取”,那么你的团队就需要能够从这个国家榨取出起码能覆盖你团队运营成本的收益。
你也可以选择“包容”,但同样,你需要在政府的治理成本与收益间找到平衡。
这意味着一谈到实实在在的国家治理问题,你就不能不考虑“能力上限”这回事。
若选择推行暴政,你就必须保证自己通过推行暴政获得的剥削收益大于维稳开支。维稳开支越大,你需要从民间搜刮出的财富就得越多,一旦老百姓穷狠了,你再刮不出油水了,这盘生意你就会做不下去。
而一个国家领土面积越大、人口越多、民情民意越复杂,经济活动的复杂性越高、生产活动的技术含量越高,你要对它进行维稳的难度也就越大,需要消耗的成本也就越高。
尤其是,如果你既想保持对社会的严密控制,又想保持社会生产活动的复杂性和高产出。
毛泽东能压制住大饥荒时期的中共国民,使其无法作出有效反抗,是因为当时的中共国仅有不足七亿人口,也是因为当时的中共国仍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国家,是一个绝大多数需要被维稳的人口都被固定在农村土地上,只掌握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生产工具的国家。
是一个在维稳的技术难度和成本开支上远远低于今日之中共国的国家。
但即使是这样,毛泽东仍然把中共这盘维稳生意做到了将近破产的程度。
他利用了自己操弄民心的天赋,利用了掌控在其手中的庞大宣传机器和整个教育体制,但他仍然在身后留下了一个民穷财尽濒临破产的国家,一个让邓小平等人不得不断然选择改革开放的经济局面。
习近平的问题,是要以其远低于毛泽东的才气、威望和底蕴,驾驭一个难度远高于毛泽东时代的国家治理议题。
他办不到。
但习近平的继任者,或者说“接盘者”就能做得到吗?
做不到。
没有人能做得到。
即使继任者改弦易辙,放弃榨取性制度,改用包容性制度,他也同样需要面对这个问题,一个小小的国家治理团队要如何驾驭一个由十多亿人组成的庞大国家的问题。
这个由既掌握着现代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又不具备成熟的民主国家公民素质的亿万国民组成的国家,这个内部利益纠葛历史恩怨极其复杂混乱的国家,这个民族矛盾难以调和,南北诸省语言不通风俗迥异的国家,是任何一个由凡人而非神明组成的国家治理团队的噩梦。
小小一个韩国,人口仅五千万,在民主化道路上都走得磕磕绊绊。
两千三百万人口的台湾,蓝绿之争至今不息。
三亿人口的美国,以文明先行者,全世界第一民主强国之身,近年仍频发选举争议。
国家治理从来都是难题。
国家治理团队对本国治理议题的驾驭能力是否充足,从来都是既性命攸关,又难以找到圆满答案的问题。
一旦国家治理团队的能力与国家治理议题的难度不匹配,一旦治理能力赶不上治理难度,国家治理就会陷入危机。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习近平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而一旦选择了改弦易辙,从专制走向民主,新的国家治理团队就需要对国民交出比习近平、邓小平等人都漂亮得多的政治答卷,才能符合国民对新政权的期待,才能建立国民对新制度的信心。
但如果在习近平身后,国家不进行拆分,就没有人能做到这件事。
因为在习近平身后,在中共帝国覆灭后的中华沦陷区,我们看不到有哪个治理团队能应付“完整接盘”需要应对的复杂局面。
这不是空喊理念就能解决的问题。
十多亿人嗷嗷待哺。
他们彼此之间的利益冲突、历史恩怨、民族矛盾、地域矛盾,需要试图“完整接盘”的国家治理团队的调和。
如果新政权选择了榨取性制度,这亿万人的思想控制和行为控制,就是新政权维稳团队的工作任务,而为完成对这亿万人进行的思想控制和行为控制需要消耗的维稳成本,则需要从被控制着的这亿万人身上榨取。
如果新政权选择了包容性制度,要做的虽然简单得多,但同样有难度。那就是让这亿万人,这在语言、风俗、观念和利益立场上差异极大的亿万人,对国家治理过程中的种种细节达成共识。
放眼海内外,不论选哪条路,我都看不到有国家治理团队能驾驭这种难度的任务。
尤其在中文圈。
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拆分。
把太复杂太庞大的问题拆分成一堆简单些、小些的问题。
把太复杂太庞大的国家,拆分成一群更单纯更“小”的政治实体。
把治理难度,降到中文圈拉得出来的治理团队的能力范围之内。
坦白说,我并不认为,反对“拆分”这条思路的人能阻止拆分在现实里发生。
也许会有人奔向沦陷区,试图完整接盘,在帝国的废墟上重建帝国。
但即使有人能成功建起新帝国,新帝国同样会因治理团队的无力驾驭而分崩离析。
这种无效劳动,只不过是让沦陷区民众多吃一遍苦,多受一茬罪罢了。
若任事态如此发展,拆分同样会实现,只是,会在无序中进行。
而关心沦陷区亿万民众福祉的人最现实的态度,是承认拆分的必要性,并试着驾驭这个过程,让历史进程少一点不必要的波折,让满载无辜生命的航船早日驶离历史三峡,扬帆归海。 nevent1q…mjn7
Author Public Key
npub1aghv8tm84rch5a38zg967gcfhjpnvaelllu6uhjn62u4q8jr86zsj2up4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