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s Nostr?
佛瑞德里希4th
npub1agh…up4m
2025-02-14 16:32:57

佛瑞德里希4th on Nostr: 文明的冲突,已经发生在两代人之间。 ...

文明的冲突,已经发生在两代人之间。
这就是今天的代沟的实质。
是的,文明的冲突,曾被以为是发生在国与国之间,曾被以为发生在民族与民族之间,信仰与信仰之间。
但今天我们看到,它发生在上一代人和下一代人之间,发生在饭桌上,发生于父母和子女频繁的争吵里。
年轻人想做和父母期望中不同的人。
其实他们并不是那么清楚自己该走哪条道路,但当他们踏足社会,当并没有因父母家族的“关系”得到一个特权分润岗,得到一份体制内工作的他们在外企、私企里,努力适应由产业链逻辑主导的游戏规则时,他们只能让自己成为产业链中的链环,只能在阵营选择时站在产业链一边。
然后,他们要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辩护。
他们想让父母明白,自己为什么花那么多时间上网,和网友聊天,在网上购物,打网络游戏,为什么不积极相亲,为什么会觉得与其匆忙婚配生育子女,宁可把钱花在买猫粮上。
他们常常是说不清楚的,或者就算能说清楚,父母也不愿意听。
他们说不清楚的,是沉重的工作压力让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调节自己的情绪,按传统方式安排社交,是越来越卷的职场让他们只能不断压缩“留给自己的精力”,而网络提供的是性价比最高、最容易获得的解决方案,让他们能在工作场合面对老板、同事、客户保持情绪稳定,笑脸相迎。
他们想要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哪怕只能穷游,哪怕来去匆匆得象个特种兵。
他们不想仅仅生存,他们想要,生活。
他们想要过一份属于文明人的,属于现代人的,明明能被现代人掌握的科技手段支撑起来的生活。
有充分自由的,基本权利有保障的,有尊严的生活。
付出劳力,通过与其他同事的合作,与其他人的互惠合作,通过创造而不是巧取豪夺赚来的生活。
他们知道世界之大,知道个人的力量多么弱小,他们不想成为伤害者也不想成为伤害链主的奴才附庸,他们想成为生产者,在自由的、平等的社会权力格局中安居乐业的生产者。
对无数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出生于当地社会的底层而不是特权阶层的年轻人来说,这就是他们所向往的文明。
是他们眼前最现实的,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但这并不符合父母的期望。
这世界发展得太快了。他们的父母,还是在匮乏时代成长起来的那代人,还是接受了祖辈最纯正伤害链观念教育的那代人,父母眼中最安稳的活法,仍然是做伤害链主的奴才,做让主子放心的牲人,是考公上岸,是早点生儿育女,是不要管你内心有怎样的感受,只要抓住物质,抓住以父母那辈人的眼界能理解的一点收益。
于是观念战争发生在两代人之间。
发生在旧时代的文化遗存,和新时代的文化构建之间。
但当然,年龄不是唯一的划分标准。
因为真正在观念战争里对峙的,是伤害链和产业链这两大阵营。
于是,忠诚于伤害链逻辑的老人,和利益归属于伤害链阵营的特权阶层,常常在观念战争的战场上结成同盟。
他们常常能取得胜利,毕竟在父母面前,孩子们的争辩总有声虚气弱之感。而涉世未深的孩子选定的策略,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也常常不够周沿。
但在观念战争里,父母的胜利是以输掉未来为代价的。
当他们赢了,让孩子变得乖顺听话,或是让孩子完全接受老人的看法,那么,除非他们能为孩子在伤害链阵营里谋得一个稳固的安身之所,否则他们的胜利,就会把孩子塑造成一个无法适应新时代的人。
一个在产业链逻辑的大潮席卷天下时孤立无援的伤害者。
或是一头在丛林中茕茕孑立的牛马。
当文明冲突同时发生在世界范围内和家庭内部,当观念战争演化为文化的分歧尤其是代际的矛盾,社会就乱象频生。
你会看到年轻人与老人作对,年轻人与暴君作战,你会看到在有些国家族群撕裂和代际冲突同时发生,在有些国家,过去正在战胜未来。
但究其本原,这乱象只是两代人、两种人对各自的生活方式的辩护。
或者也可以说,是两种生活方式借着一众载体之口进行的争辩。
而时间,站在产业链一边。
父母会老去,会逝去,即使他们赢了,也不过会让自己的孩子因为输掉对未来的适应能力而成为“最后一代”。
伤害链信徒能做的,不过是要么对孩子放手,要么把孩子裹挟进伤害链阵营,让他在阵营溃败时被一起带走。
年轻人会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果他们选择的,是产业链阵营,是能走向未来,最终把握未来的阵营。
只是这场胜利,难免也是惨胜。
因为绝大多数孩子并不想看到父母被现实击倒,不想看到自己在童年曾那么依赖的父母暴露出对未来的无知。他们想赢得的是爱,是理解,而不是争吵的胜利。
但他们想赢得的这些,正是产业链阵营才会持有的观念,才会养成的能力。
只有到他们在这场观念战争里赢得了胜利之后,他们才能给自己的孩子,属于坚持终身学习的父母的爱和理解,家庭里的温情,对未来的祝福。
如果他们有孩子的话。
双链争持,这场跨越无尽时空的观念战争,曾隐于幽微,伏线千里,在早期文明的战争偏好与交易偏好间悄然萌动,也曾波澜壮阔,震惊天下,令老牌帝国与新大陆刀兵相见——那个新生国家,名字叫做美国。
它曾主导表面上看来是意识形态之争的美苏争霸,它也曾披上民族矛盾的外衣,引发关于多元文化的争论。
但它真正的战场,在人心之中,在家庭内部,在人类的上一代与下一代之间。
它最后的战场,在“人应当成为怎样的人”的争论里。
而那些年轻人,渴望构建更温暖家庭,渴望拥有更自由更富裕生活,并在由产业链逻辑主导的谋生糊口环境里看到了希望的年轻人,正义无反顾地冲向战场,成为捍卫产业链逻辑的观念战士。
他们栖身的战壕,被称为——代沟。
文化,是一个族群沿用的人生剧本的集合,是对该如何在这个族群内部扮演家庭角色、社会角色的指引,也是每一代人对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行为策略的总结和辩护。
当你静心比较不同文化的差异,你会看到,除了饮食服饰、婚俗礼俗中那些能被轻易看到的不同,更深层次的不同,会呈现在人们对“应该怎样做人”的看法里,会呈现在人与人相处时,哪些行为可以被接受,哪些行为绝不能容忍的看法里。
在中共精心构建的党文化里,面对政治冲击,和亲人“划清界限”是可以被接受的,背叛曾经的朋友,举报亲生母亲,殴打老师、校长致死,是可以被接受的。
用种族灭绝的残暴手段对待所谓的“同胞”,无视维吾尔人的悲苦,无视藏人一场又一场的自焚,对香港人台湾人高喊“留岛不留人”,是可以被接受甚至得到鼓励的。
为了“政治任务”,为了服从命令,党员牺牲与家人相处的时间,耽误孩子的病情,错过与垂死亲人见最后一面的机会,是能让官方媒体正面宣传的。
但和党作对是绝不可容忍的。
这种党文化,这种人应该唯上级之命是从的观念,这种无伤害链狂信徒之名却有伤害链狂信徒之实的观念体系,就是中共构建其社区的源代码。
但中共党文化,只是无数种包含伤害链逻辑成分的文化中较为极端也较容易被看穿的一种。
还有很多国家、很多族群,不曾意识到自身文化传统中的伤害链成分。
例如普遍把丈夫殴打妻子看成可接受的行为的文化传统,例如把父母包办婚姻、虐待儿女视为其正当权利的文化传统。
你可以看到,在这些社区里,当人们做出了这类为现代文明观念不容的举动后,他们会辩解说,“这就是我们的文化”。
尤其是,那些虽然没有亲自去做,但容忍这类行为,事后和做过这类行为的人仍然保持密切交往,仍然让这类人得到社会支持的“无辜者”,他们会辩解说,我们认为这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是因为这就是我们的文化。
是的,在他们的观念体系里,人,就应该做这样的人,做输出伤害后能获得奖赏的人,或者说,是在输出伤害后至少不必受惩罚的人。
在他们的文化里,人们可以为伤害妇孺的行径,在另一种文化里不可容忍的行径辩护,并且把成为这样的人,成为伤害者,视为可以传递给下一代的人生剧本,让这样的行径在其族群中代代延续。
如果这样的观念不受挑战,这样的剧本不被修改,这样的文化传统不在现代人的生活场景中得到合情合理的调整改变,这样的行径就会真的代代延续,孩子们就会一直被他们的原生家庭,被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的社区,培养成这样的人。
当你真的看清文化是什么,当你意识到,中共党文化是当局为自己精心写就的辩护词,也是中共驯化出的党奴们为自己的人生选择,那些举报亲人、背叛朋友、卑鄙残暴的行径作出的辩护,更是他们培养下一代的蓝本,你就会同意,不想成为这类人的年轻一代,按现代文明理念,有拒绝这种文化传承的权利。
有在过年的时候任父母指着鼻子从年前骂到年后,消极抵抗的权利。
有面对催婚催育崩溃掀桌子的权利。
有因为从小看多了爸爸虐打妈妈的场景选择这辈子单身的权利。
更具普适性的是,有在社会上增广了见闻,知道了人还可以有其他活法之后,选择一种和父母期望不同的生活方式,成为更能适应自己工作场景中由产业链逻辑主导的游戏规则的人的权利。
在无数国家,家庭,都曾是伤害链逻辑最后也最顽固的堡垒,文化,则是伤害链逻辑最强有力的辩护士。
但当年轻人发现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当年轻人得到了不同的谋生方式,当他们在自己的生活里受到了产业链逻辑的影响,携带着这份影响回到家庭,这最后的堡垒也就有了裂隙。
因为文化,是每一代人对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行为策略的辩护,是每一代人而不仅仅是上一代人。
所以当年轻人在自己的生活里,为了谋生,为了适应职场,选择了属于自己这代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策略,他们也会为自己辩护,而他们的辩护,就是新一代文化观念的生成基础。
在名为代沟的战壕里,他们为自己而战。
当产业链逻辑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说服了他们,用工作岗位用薪水说服了他们,用减少内耗后更轻松舒适的生活体验说服了他们,他们就会由伤害链文化的传承者,转为产业链文化的创建者。
年轻人,想成为更自由的人,成为更能彼此相爱的人,而不是以顺从为美,以牺牲为尚的人。
他们会成功的。 nevent1q…5shr
Author Public Key
npub1aghv8tm84rch5a38zg967gcfhjpnvaelllu6uhjn62u4q8jr86zsj2up4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