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瑞德里希4th on Nostr: 现代民主政治是什么? ...
现代民主政治是什么?
它是更好的人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创造的更好制度。
当人类中的一部分人幸运地成为了“更好的自己”,在经济层面找到了支撑,成功组建了社区,它便应运而生,让社会完成了从文化、经济到政治的飞跃。
它本来就是需要由“更好的人”维护的,它本来就不是牲人、顺民能驾驭的。
没有足够数量的具备公民意识的人,民主政治就无法顺畅运行,因此,如果一个民主国家的下一代人没能得到足以培养出合格公民的教育,如果他们对民主与法治的运行原理一无所知或仅是一知半解,如果他们从小就习惯了服从,习惯了被阉割掉独立思考能力,他们就会无力承担维护民主制度的公民责任。
而这样的公民只能在家庭里成长起来。
所以更好的家庭,就是更好或者说品质更高,对维护者的技术能力有更高要求的更精密政治体制存续的社会基础。
告诉人们怎样建构这种家庭,怎样经营和维护这种高品质家庭关系的文化观念,则是繁荣文化的核心要件。
只有这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遇到异议时第一反应是沟通而不是暴力压服的孩子,才能培养出以沟通以合作为本能的现代政治生物。
这样的家庭是怎样的家庭?
是在一家人之间不会使用暴力的家庭,是丈夫不殴打妻子的家庭,也是父母不会对孩子使用肢体暴力和语言暴力的家庭。
是许多简中推友听到后会立即表示怀疑,认为是天方夜谭,不可能存在的家庭。
他们会说,不打不骂孩子你要怎么教育他呢?他们会说,在家里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你不对女人凶一点她会蹬鼻子上脸。
但是由怨妇抚养长大,从小被打骂着长大的孩子会在有投票权的时候把票投给谁呢?在这种选民看到政治强人的时候,看到象训儿子训孙子一样训斥民众的政治强人的时候,难道会警惕,会有本能的反感吗?
不,他会崇拜。
因为孩子的天性就是依恋父母,依恋抚养他的人,依恋看起来强有力,又对他作出种种承诺的高大形象。
那些投票给政治强人的选民,支持的是他们在另一种意义上的父亲,寻求的是在他们想象力范围之内的强者的善待。
他们不会作更成熟更稳妥的选择,是因为平等的、彼此尊重的关系,在他们的想象力范围之外。
他们会不介意强权对自由的限制,因为在家庭内部他们早就把这些看成理所当然。
民主政治不是由他们这种人创建的,也无法由他们这种人维护。
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聪明、不善良。
是因为就象平等的家庭关系超出他们的想象能力一样,平等的政治关系也超出他们的理解能力。
所以繁荣文化是什么?
是告诉你如何建构出有爱的家庭关系的文化观念体系。
这种在家庭内部对爱的追求,对爱的强调,是现代文明得以创生的根源,也是从属于现代文明的,已经更新过的繁荣文化有别于各种传统文化的关键。
在儒家文化里,对家庭关系强调的是顺从,是长幼有序,尊卑有别,是每个人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一切就会井井有条。
在其他族群的传统文化里呢?
不必去做跨文化的研究,你看看他们对打老婆、打孩子是什么态度就一目了然。
从打老婆、打孩子的家庭里不是不会走出战士,许多时候,那些甘愿为自由而战,肯冲锋陷阵流血牺牲的勇者正是从这种家庭里成长起来的。
但从打老婆、打孩子的家庭里,通常走不出成熟的现代政治家,走不出善于沟通合作,善于换位思考,善于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精通妥协的艺术的人才。
在我看来,繁荣文化是需要在这个方面取得强势的甚至唯一性的地位的。
作为经济、文化、政治铁三角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繁荣文化,或者说,建构有爱的、非暴力的、彼此尊重的家庭关系的文化观念,需要在每一个希望实行民主法治现代政治制度的社会里占统治地位。
拒绝有毒的家庭观念,拒绝向孩子传递有毒的家庭观念,则应该成为繁荣社会在观念战争中坚守的第一道防线。
这并不难。
尤其是在各移民社区。
绝大多数族群在其本身的传统家庭观念里都早就渗入了温情成分,只是,在旧时代,亲情之爱,亲人之间的温情,被当成了一层包裹实际上的互相吸血有毒关系的糖衣,不愿从地位较卑一方身上获利者甚至会遭到嘲笑,太尊重妻子的男人会被说成“恋爱脑”,太爱孩子的父母会被人规劝“别宠坏孩子”。
而不懂爱的人在付出爱的时候常常也做得笨拙,例如曾深受饥饿所苦的父母,会把孩子喂到超重,会勉强吃不下的孩子塞下过多食物;例如曾深以自己父母的严厉管教为苦的家长会对孩子百依百顺,满足孩子的“全能自恋”,实际是借此满足曾经的自己,但却扭曲了孩子对真实世界游戏规则的认识。
我们需要意识到,以新时代的标准来看,旧时代的家庭观念是“有毒的”。而且如果不进行干预,任事态发展,受毒害的会是无辜的孩子和这些孩子的孩子。
而促成文化更新,完成文化更新,是新时代对旧时代的治疗。
在移民社区促成文化更新,把关于“如何建构有爱的家庭”的知识和技能有意识地传播开去,传授给有需要的人们,是功德无量的事。
而告诉妇孺们“如何脱离有毒的家庭关系”,则是欧美列国应该强力推动的,对移民社区最重要的救济手段。
也是文明稳态最有效的自救手段。
它是更好的人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创造的更好制度。
当人类中的一部分人幸运地成为了“更好的自己”,在经济层面找到了支撑,成功组建了社区,它便应运而生,让社会完成了从文化、经济到政治的飞跃。
它本来就是需要由“更好的人”维护的,它本来就不是牲人、顺民能驾驭的。
没有足够数量的具备公民意识的人,民主政治就无法顺畅运行,因此,如果一个民主国家的下一代人没能得到足以培养出合格公民的教育,如果他们对民主与法治的运行原理一无所知或仅是一知半解,如果他们从小就习惯了服从,习惯了被阉割掉独立思考能力,他们就会无力承担维护民主制度的公民责任。
而这样的公民只能在家庭里成长起来。
所以更好的家庭,就是更好或者说品质更高,对维护者的技术能力有更高要求的更精密政治体制存续的社会基础。
告诉人们怎样建构这种家庭,怎样经营和维护这种高品质家庭关系的文化观念,则是繁荣文化的核心要件。
只有这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遇到异议时第一反应是沟通而不是暴力压服的孩子,才能培养出以沟通以合作为本能的现代政治生物。
这样的家庭是怎样的家庭?
是在一家人之间不会使用暴力的家庭,是丈夫不殴打妻子的家庭,也是父母不会对孩子使用肢体暴力和语言暴力的家庭。
是许多简中推友听到后会立即表示怀疑,认为是天方夜谭,不可能存在的家庭。
他们会说,不打不骂孩子你要怎么教育他呢?他们会说,在家里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你不对女人凶一点她会蹬鼻子上脸。
但是由怨妇抚养长大,从小被打骂着长大的孩子会在有投票权的时候把票投给谁呢?在这种选民看到政治强人的时候,看到象训儿子训孙子一样训斥民众的政治强人的时候,难道会警惕,会有本能的反感吗?
不,他会崇拜。
因为孩子的天性就是依恋父母,依恋抚养他的人,依恋看起来强有力,又对他作出种种承诺的高大形象。
那些投票给政治强人的选民,支持的是他们在另一种意义上的父亲,寻求的是在他们想象力范围之内的强者的善待。
他们不会作更成熟更稳妥的选择,是因为平等的、彼此尊重的关系,在他们的想象力范围之外。
他们会不介意强权对自由的限制,因为在家庭内部他们早就把这些看成理所当然。
民主政治不是由他们这种人创建的,也无法由他们这种人维护。
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聪明、不善良。
是因为就象平等的家庭关系超出他们的想象能力一样,平等的政治关系也超出他们的理解能力。
所以繁荣文化是什么?
是告诉你如何建构出有爱的家庭关系的文化观念体系。
这种在家庭内部对爱的追求,对爱的强调,是现代文明得以创生的根源,也是从属于现代文明的,已经更新过的繁荣文化有别于各种传统文化的关键。
在儒家文化里,对家庭关系强调的是顺从,是长幼有序,尊卑有别,是每个人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一切就会井井有条。
在其他族群的传统文化里呢?
不必去做跨文化的研究,你看看他们对打老婆、打孩子是什么态度就一目了然。
从打老婆、打孩子的家庭里不是不会走出战士,许多时候,那些甘愿为自由而战,肯冲锋陷阵流血牺牲的勇者正是从这种家庭里成长起来的。
但从打老婆、打孩子的家庭里,通常走不出成熟的现代政治家,走不出善于沟通合作,善于换位思考,善于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精通妥协的艺术的人才。
在我看来,繁荣文化是需要在这个方面取得强势的甚至唯一性的地位的。
作为经济、文化、政治铁三角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繁荣文化,或者说,建构有爱的、非暴力的、彼此尊重的家庭关系的文化观念,需要在每一个希望实行民主法治现代政治制度的社会里占统治地位。
拒绝有毒的家庭观念,拒绝向孩子传递有毒的家庭观念,则应该成为繁荣社会在观念战争中坚守的第一道防线。
这并不难。
尤其是在各移民社区。
绝大多数族群在其本身的传统家庭观念里都早就渗入了温情成分,只是,在旧时代,亲情之爱,亲人之间的温情,被当成了一层包裹实际上的互相吸血有毒关系的糖衣,不愿从地位较卑一方身上获利者甚至会遭到嘲笑,太尊重妻子的男人会被说成“恋爱脑”,太爱孩子的父母会被人规劝“别宠坏孩子”。
而不懂爱的人在付出爱的时候常常也做得笨拙,例如曾深受饥饿所苦的父母,会把孩子喂到超重,会勉强吃不下的孩子塞下过多食物;例如曾深以自己父母的严厉管教为苦的家长会对孩子百依百顺,满足孩子的“全能自恋”,实际是借此满足曾经的自己,但却扭曲了孩子对真实世界游戏规则的认识。
我们需要意识到,以新时代的标准来看,旧时代的家庭观念是“有毒的”。而且如果不进行干预,任事态发展,受毒害的会是无辜的孩子和这些孩子的孩子。
而促成文化更新,完成文化更新,是新时代对旧时代的治疗。
在移民社区促成文化更新,把关于“如何建构有爱的家庭”的知识和技能有意识地传播开去,传授给有需要的人们,是功德无量的事。
而告诉妇孺们“如何脱离有毒的家庭关系”,则是欧美列国应该强力推动的,对移民社区最重要的救济手段。
也是文明稳态最有效的自救手段。
quoting nevent1q…wljl文化是构建社区的“源代码”,因此,当多元文化理念不加分辨地纵容伤害链文化统治各个移民社区,例如让中共血旗统治海外华人社区时,它就让这些社区成了伤害链国家在欧美列国进行“长臂管辖”,延伸其影响力的政治堡垒。
“盐水鸭事件”已经证明了,在中共党文化熏陶下成长的移二代会向中共献上忠诚。
这些在法律上属于欧美国家公民的人,内心的国家认同是给了中共的,他们发自内心的认为自己是中共国人,因此会本能地维护中共政权的利益,更会因此本能地把台湾视为敌对国家,即使从文化渊源上看,不曾大搞“破四旧”的台湾和传统文化的关系无疑更深。
搞多元文化的那些人无疑低估了文化对人心的影响力,也低估了文化对社区的影响,对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他们没有意识到,不加思索地接纳各种伤害链文化,等于不加思索地纵容各路伤害链政权在自己本国兴建政治堡垒,扩散政治影响,把在本国出生的移二代,本国公民,硬生生培养成为伤害链政权服务的忠仆、顺民、战士。
他们没有意识到文化是一种武器,是观念战争中的杀器。
而放任伤害链国家用其特有文化,尤其是充满政治意味的党文化影响移民社区,等于放任他们在观念战争中屠城。
等于放任中共把在墙内营造的恐怖氛围,不能自由言说,不能表达异议的恐怖氛围,延伸到欧美。
是的,总有人能创造文化,能促进文化本身的更新,但更多的人是文化的产物。
党文化的产物,就是红旗下的蛋。
而如果在海外华人移民社区里成长起来的移二代们都是红旗下的蛋,都从小在孔子学院读书,这些人中至少有一部分,就会成为潜伏在欧美阵营里,随时能为党国所用,随时能对现居国发出致命一击的秘密战队。
文化,是社区的源代码。
党文化,是在海外兴建“苏区”的源代码。
我相信欧美列国这些年对多元文化理念的坚持,尤其是对伤害链文化的维护,对异议者的打压,背后不会少了伤害链国家的推动。
毕竟这里有巨大的政治利益。
毕竟这能让他们在欧美本土培养出大量“听党话跟党走”的人。
而欧美本土的文化在这种形势下日趋弱化,本应从本国精英阶层向本国草根阶层扩散的欧美繁荣文化,在被刻意打压下,节节败退。
这并不是因为欧美本土文化天然居于弱势,这是因为繁荣文化虽然脱胎于欧美传统,但仍是传统文化更新后的结果,是仍稚嫩的、仍在发展中的文化体系。
而任何一种文化的更新,都象审美偏好、饮食口味一样,有从精英富裕阶层向平民草根阶层扩散的过程,有从宫廷向市井扩散的过程。
这过程需要时间,但我们知道,若从美国立国算起,繁荣模式涌现也不过才两百多年,繁荣文化想要完成从政治精英阶层到向广大识字率不高的本土草根阶层的普及,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
可伤害链文化有足够的时间,它们通常在本土就酝酿打磨了上千年之久,到现代,结合马列主义,形成了杀伤力更强的变体也就是党文化之后,伤害链政权对党文化的传播更采取了极为积极主动的态度,不惜工本,不择手段。
在观念战场上,伤害链文化是有备而来。
繁荣文化却只能凭着尚未觉醒的繁荣国度子民的本能,只能靠一些较警惕的散兵游勇,苦苦支撑。
当我们从新旧铁三角彼此争持的角度看清事实,我们就会发现,欧美,这些繁荣国度,虽然是经济上的大国,是政治上的大国,但从繁荣模式开启以来,就一直是在文化领域,在观念战争中被动挨打的“小国”。
伤害链政权很知道要如何培养“我们的人”,但繁荣国度却很不知道该如何把下一代年轻人培养成合格的公民,培养成能守护繁荣模式,而不仅仅是守护家国概念的人。
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伤害链文化的侵蚀,该怎样防御伤害链政权假借文化名义,以移民社区为基地进行的渗透。
在观念战争的战场上,欧洲人面对哈马斯,面对各种极端教派的宣传,面对孔子学院,只能说不堪一击。
结果是他们的年轻人象投奔天堂一样投进ISIS的怀抱。
从这个角度看多元文化理念,你会发现这等于开门揖盗。
等于把自己年轻的、稚嫩的孩子们,拱手让给伤害链,让他们接受伤害链文化的洗脑,让他们因年少无知被培养成牲人、顺民、奴婢,让他们以为在伤害链主的脚下匍伏就是最值得选择的人生剧本,让他们以为做人肉炸弹是英雄壮举。
并因为失去了孩子们,让自己后继无人,让选举变成超高龄老人的竞争。
从建构并维护好铁三角才能让社会进入稳态这一角度出发,我们能看到,在文化方面的不成熟,和错误地在繁荣文化的建构尚未完成时就主动削弱繁荣文化的主导地位,是欧美如今陷入乱局,社会问题频发,政界后继乏人,面对中俄安全威胁难以进行有力应对的根本原因。
因此重振繁荣文化,重新审视文化的定义和功能,促成本土传统文化的更新,催促移民社区完成文化更新,特别是拒绝洗脑,才是让在政治上、经济上已经有了良好基础的繁荣国家重获稳态的妙药良方。
而重振繁荣文化的关键,就在于找到繁荣文化和匮乏最核心的差异——家庭观念的差异。 nevent1q…3w6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