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f on Nostr: #### 刘轩华:对秦晖思想的十大批判 原创 刘轩华 圆道智库 ...
#### 刘轩华:对秦晖思想的十大批判
原创 刘轩华 圆道智库 2024年7月24日
索维尔:只要假借“社会正义”,邪恶也会变身为崇高。
秦晖先生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这些年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因此学术界许多象他一样从小受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影响的右形实左知识分子都极力为他唱赞歌。他们夸秦晖是当今学术界的大人物,庖丁,当今绝无仅有的历史学家、思想家,经济学家。
张鸣说:“秦晖令我震惊,他是学界大人物,没有人比他更睿智,更犀利,对中国的问题,剖析得更深,每个论点提出,都会引起社会的一阵悸动。”
张宏杰说:“秦晖老师是一个把古今中外打通了的人。他的“通”,是建立在“真问题”的基础上,一旦找到了根本,很多问题都如庖丁解牛,迎刃而解。”
刘瑜说:“秦晖先生很像是一个思想的管道工,他传奇般的知识面、记忆力和思辨力,使他从中国土地史到南非的城市化,从前苏东地区的私有化到中国当代的转型机制……总是能三下五除二,将一堆杂乱无序的论争梳理得一清二楚。”
此前,对秦晖的文章,著作有所了解,总感觉到他的理论自相矛盾,但一直没有时间去深度思考。最近,由于偶然看到了古原先生写的《首恶秦晖,当之无愧》,一个被业界奉为权威的知识分子,被骂为首恶,这不得不引起我的注意。于是,这些天我特地认真阅读了秦晖的一些文章、书、视频,在这个过程中,我反而越来越认同古原先生的观点,上面二张一刘对秦晖的溢美,让我感觉到他们有点拍马屁拍错了地方的感觉。
我的个人认知,秦晖思想源头来自马克思主义,这是他自己在多个场合公开说的,因此他的理论的逻辑起点也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从他的理论起点与他所说的话,所写的文章来看,不难发现他是一个完全极左人物,尽管他经常批评左右,从来没有公开说自己是左派知识分子,甚至许多人把他视为右翼知识分子的领袖。
秦晖反复强调他的理论都是基于事实与逻辑的,但在他的每一篇文章的字里行间中,习惯于宏大叙事,他的思想理论在事实与逻辑上的存在太多的错误了。
在经济学方面,他基本上没有跳出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柏拉图洞穴,因此他完全不知道财富是如何创造的,连一些基本经济常识也错得一塌糊涂。他的文章与讲话的特点,喜欢绕来绕去,听说他的记忆力不错,也因此他喜欢旁征博引,堆砌一大堆所谓的事实,然后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二元对立统一的方法论串起来,轮番论证,乍看上去他的确给人一个博闻强记、知识渊博的大师风范,因此许多没有思考力的乌合之众就会表现异常兴奋,极力为他摇旗呐喊。
而实际上,你只要认真沉下来思考一下他写的文章,就会发现,尽管他滔滔不绝,洋洋数千言,但往往没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总是给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绕来绕去让读者不知所云,导致他的粉丝们分不清他是左还是右,由于他写了一些关于自由与权力的文章,许多人认为他属于右派,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完全是一个实左形右的中国典型的知识分子代表。
索维尔在《知识分子与社会》中批评形右实左的知识分子,他说:“在互联网、全球化如此发达的今天,仍然存在众多‘形右实左’的知识分子—尽管他们多年来一贯以‘右派’的形象示人,并且勇敢地抨击最明显的左派体制,但是在价值观和分析方法上,他们却又是标准的左派。”这句话秦晖完全可以对号入座。
针对秦晖的这些错误,这几天我在有些微信群中发起批判秦晖的错误观点,许多秦晖的粉丝非常不高兴,但我认为:“真正的权威是用来批评的,不是用来跪拜的,权威如果不允许批评,权威就是皇帝的变种。”为了进一步揭开秦晖的错误在哪里,我特别在本文中对他提出了十大批判:
一、马克思主义的延续与改头换面
秦晖先生的核心理念是马克思理论的翻版或改头换面,这是我给他的思想的基本定位。
在他的文章与著作中,应该大家都有这个认识,他习惯于大量引用西方左派学者的文献,选取对自己学术观点有利的部分来左晃右扭隐晦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的写作风格受文革影响极大,凡事一张嘴就喜欢立场论,先树立一个假象的敌人,形成一个虚假的对立面,然后进行炮火攻击。
秦晖:“诺齐克不能说是“自由主义左翼”吧,而我的很多“立场”就来自诺齐克。我既不是“自由主义左翼”,也不是“社会主义右翼”,我坚持的很多“立场”,不仅不是来自布莱尔,甚至也不是来自社会党国际,我可以说有相当部分来自马克思。”
在《血汗工厂辨析》中引用了西方许多左派的说法,完全忽略工人的自由选择权,给血汗工厂做出错误的定义,隐晦地继承了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他在《血汗工厂辨析》中写道:“西方的‘血汗工厂’问题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的必然现象,工人并没有太多的自由选择权,面对资本家,他们只能被迫接受恶劣的工作条件。”他根本无视西方的工会已经成为阻碍西方经济发展的毒瘤。
在《实践自由》中,秦晖也引用了许多左派学者的观点,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但却忽略了自由市场在资源配置和创新驱动方面的优势。
秦晖在《实践自由》中提到:“改革的目的是告别强制,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具备理想主义和正义感,强调马克思主义在当今的重要性。”这种观点显然忽略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实践和其内在的强制性特质,马克思强调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暴力革命和专政本质上是强制性的。正如恩格斯所言,“革命就是一部分人用枪杆、刺刀、大炮,即用非常权威的手段强迫另一部分人接受自己的意志。”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就是依靠强制来实现其目标。
秦晖一方面假惺惺地批评强制,一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暴力与专政视而不见,这充分展现了他人格分裂的一面。
二、对自由障碍的错误理解
秦晖在《实践自由》中论述了追求自由的最大障碍,他认为障碍在于人性的两种弱点:“统治者剥夺他人的自由和被统治者的‘自由搭便车’心理。这两点构成了实践困境,无法仅靠启蒙的大道理来解决。”
然而,我认为秦晖的思维模式仍然停留在马克思设计的框架中,未能深刻理解人性自利的本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人性中的自利驱动力是市场经济得以运作的基础。自由的障碍并不是统治者剥夺他人自由或被统治者搭便车的问题,而是人性自利的本性决定的。
人性自利的本性就是:趋利避害,也就是亚当·斯密说的无形的手,安·兰德《自私的美德》中说的自私,人性亘古不变。安·兰德说:“自私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从人性自私的本质出发,如果换位思考,某一天被统治者一旦成为统治者,他们会表现出同样的行为,历史上屠龙少年变成龙的故事太多了。譬如,17世纪的英国革命中的奥利弗·克伦威尔将军,他发动革命处死了英国国王查理一世以后,他自己转变成比查理一世更独裁的“护国主”,甚至解散国会。中国的每个朝代的各种起义革命,几乎每一次都走向了同一个结局。
这些历史案例表明问题的根源在于人性,人性都是一样的,没有救世主,而不是像马克思一样简单的阶层划分制造对立,树立权威,在权威领导下然后互相斗争,以其实现一个乌托邦政权。
可惜,秦晖是一个中国公认的历史学家,但他竟然幼稚到不仅不懂人性,也误读了自由,可怜的他一直只停留在背书中,完全没有自己深度的思考力,连历史的发展的常识与根本逻辑都弄错了。
三、对美国文化与制度根源的误解
秦晖曾说:“美国确实是一个主要由基督徒建立起来的原创性宪政民主国家,但它并不是个‘基督教国家’。”
实际上,与他说的相反,美国的基层社会恰好是基督教为主的社会,每个州的土地上基督教教会林立,基督教信徒众多;而美国事实上是由非基督徒精英建立起来的国家。
譬如美国独立思想家托马斯·潘恩,美国独立战争的总司令乔治·华盛顿,起草美国《独立宣言》的托马斯·杰斐逊、约翰·亚当斯,还有被誉为美国宪法之父的詹姆斯·麦迪逊开国元勋,他们都不是基督徒,他们信仰源自荷兰斯宾罗莎的自然神论。
这些开国元勋的自然神论信仰在美国宪政民主制度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的思想强调理性、科学和自然法,与基督教教义有着明显区别。
秦晖居然错误地认为美国是基督徒建立的国家,对于一个历史学家来说,凸显其治学态度马虎,完全没有一个历史学家的最基本的责任心。
四、对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论的迷信与继承
马克思把人分为资产阶级(富人)与无产阶级(底层民众),并主张无产阶级暴力革命消灭资产阶级,也就是把一个社会的精英阶层消灭,他认为这样就会为全面实现了共产主义打下政治与经济基础。
秦晖的理论源头是马克思主义,因此他继承了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价值”“剩余价值论”“阶级论”,他认为资本家和企业家一定会挖空心思剥削工人的。他在《血汗工厂辨析》中写道:“资本家和企业家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往往会挖空心思剥削工人,这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有很大契合之处。”
秦晖不仅没有能力认识到这个给全体论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错误,反而很乐意地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代理人,因此他造了许多新词:如左手要自由,右手要福利,共同的底线,工会集体议价,996,低人权优势,血汗工厂等等,这些看上去社会正义的思想,对社会具有极大的迷惑性、危险性与破坏性,导致了这几年左翼思想在中国的复苏,正一步步地在摧毁中国的市场经济,使中国经济走向衰退的轨道之中。
秦晖有时也讲哈耶克、米塞斯,但他却把奥地利经济学视为奥斯维辛学派,这进一步说明了他对自由市场与经济学的完全无知。他无法理解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中所说的,市场经济通过价格机制有效配置资源,激发企业家精神,才会带来社会的繁荣与富裕。
秦晖从来没有弄明白也不愿意弄明白一个事实,即企业家是从哪里来的,他完全不知道任何一个真正的企业家,都是从员工到经理一步步学习成长起来的。企业家与艺术家、科学家一样,必须靠多年积累的智慧才能带领员工创造价值,而一个国家的富有繁荣正是以企业家为领袖带领员工共同创造出来的。他不明白企业家不是一生下来就是企业家,农民工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农民工。
秦晖因为思想被马克思主义洗脑了,因此他无法理解这里面的深层次问题,因此他永远只能像他的老师一样,只会简单地站在立场上,对资本家和企业家充满了仇恨,他不知道他固化的这个资产阶级阶层的企业家资本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固化的一个阶层,他们只不过是工人农民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新的精英人物。
秦晖不知道激起社会仇恨,消灭了这个富有的阶层,就等于消灭了每个底层人未来成为精英、成为富人的希望与梦想,就等于消灭了国家政治经济持续繁荣发展的最核心力量,最终带给整个国家的将会是落后与贫穷。
他也无法理解企业家的创新和自由市场机制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他甚至几乎完全不知道,只有在尊重市场经济和自由经济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繁荣,才能真正解决穷人的各种问题。
五、对政府权力的批评与依赖的矛盾立场
秦晖一方面批评政府权力,另一方面又依赖政府权力解决自由与福利问题,甚至鼓吹底层民众去逼迫政府强制富人。他认为最糟糕的政府是“既不给福利,也不给自由,那就等于把人往绝路上逼。”他企图利用舆论逼迫政府做违法的事情。(秦晖,《改良未必更和平,革命未必更暴力》)
秦晖完全不了解自由的真谛,他甚至在文章《秦晖:改良未必更和平,革命未必更暴力》中公开鼓励暴力革命。
秦晖的逻辑很简单,与马克思一样,他以为财富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必须公平分配平均分配,如果不公平不平均分配,工人就应该组织起来集体就去与资本家要,资本家不给就集体逼迫权力者要,政府必须权责相等,政府的责任就是从资本家手上去把福利要回来。他主张如果权力者不作为,你们就暴力革命,推翻他们。
他不知道,事实上政府既给不了福利,也给不了自由,政府最多只能通过国家权力把企业家带领员工创造的财富通过税收转移给其他人。他不知道归根结底,每个人的自由与福利都是自己给自己的,除了那些没有生产能力的老人、孩子和残疾人需要免费救援。这一点,我的《圆富》经济学已经把财富创造与分配过程中涉及的四种人掠夺者、创造者、继承者、被慈善者讲得很透彻了。
秦晖凡事他习惯于用集体主义立场论的方法来分析问题,因此不可避免地他按他的立场论推导出自由和权力的双重标准。他的鼓吹暴力革命的观点,不仅与自由民主的基本理念相悖,而且会激化社会矛盾,导致更多的动荡和不稳定。
六、对法治的理解逻辑混乱
秦晖一方面提出共同的底线是全面实行法治,另一方面他又鼓励民众用暴力夺取自由与福利,组建工会与企业家对抗。这种逻辑上的混乱显示了他对基本自由、法治常识的误解。
在商业社会中,契约是法律的原点,如果工人与资本家(企业家)自由协商达成的契约可以通过秦晖主张的工会集体组织利用多数人形成的人多势众逼迫企业家放弃契约,这还有共同的底线(法治)可言吗?这不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翻版?
秦晖在《实践自由》中写道:“工会的存在是为了平衡资本与劳动的力量,通过集体议价来维护工人的权益,这是实现法治的一个重要方面。”
看来秦晖的逻辑怎么也理解不了什么是法治。说穿了,秦晖理解的自由、法治与政府的责任,就是要通过政府权力立法,强制把资本家的钱分给工人。
米塞斯对工会有一个深刻的评论:“工人组建工会与雇主谈判本身并不必然会引发市场运作的混乱。即使他们成功地擅自授权,在不通知的情况下,中断他们正式签订的合同并放下劳动工具,这本身也不会在劳动市场引发进一步的混乱。真正对劳动市场造成新问题的是,罢工中存在的强制因素,以及今天在欧洲大多数工业国家中普遍存在的强迫加入工会。由于工会工人拒绝非工会成员的入行就业,并在罢工期间公开使用暴力,阻止其他工人替代罢工工人,使得工会向雇主提出的工资要求与政府的最低工资法令具有同样的力量。因为雇主如果不想关闭整个企业,就必须屈服于工会的要求。”
秦晖与许多愚昧的人一样,未能正确理解自由、平等、自由市场和法治的真正含义。要知道,真正的法治应当是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而非通过暴力和对抗来实现目标。
七、逻辑起点的错误及其后果
一个知识分子如果他的理论的逻辑起点错误了,无论他背多少书,读什么名牌大学,拥有何种学历,都会一路按错误的逻辑理论下去,自己很难发现问题,因为起点以后的理论的确是有逻辑的。
秦晖在《不要迷恋中国的崛起》中写道:“我们都希望中国崛起,可是如果中国的崛起是一种以十八世纪的资本主义战胜二十一世纪的资本主义的方式实现的话,对世界可能不是好事,那么对中国是好事吗?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就是靠低人权优势发展实现的。”他所说的“低人权优势”,意思是资本家的利润来源于对工人的剥削。
在这篇文章中,秦晖公开否定了改革开放所实行的市场经济与企业家的作用。他创造了一个新词“低人权优势”,来描述中国的崛起是通过吸引国外资本家来中国掠夺的。他甚至污名化资本家和企业家,提出“血汗工厂”的概念,激化工人与企业家的对立。
他在这里完全否定了市场中企业家的作用,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是通过低人权优势换来的。秦晖的这种观点不仅忽视了企业家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还误导了公众对改革开放成果的理解。
秦晖内心的逻辑起点是他的马老师:“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他的理论展开,都是从这里开始的。这种极左思想会激起乌合之众的无比热情,导致左翼思想泛滥,最终毁掉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
企业家马斯克说:剥削只会来自权力,而非资本。
八、对“血汗工厂”的定义只会导致更多的年轻人失业
秦晖在《血汗工厂辨析》中对“血汗工厂”的定义是指工人在恶劣条件下工作、收入低且劳动强度大的现象。他指出在某些社会主义国家,这种现象比在资本主义国家更为严重。例如,他引用了东德1953年的工人罢工事件,来说明工人对社会主义体制下恶劣工作条件的不满。
奥派经济学家风灵老师在《如果我是工人,我也反对罢工》中对秦晖推崇的工会组织罢工,集体议价等行为做了深刻详细的分析:“罢工违反了契约,侵犯了财产权,妨碍了其他工人的人身自由和择业自由,本质上是对雇主的暴力胁迫,总而言之,破坏了社会合作。在以劳动分工为基础的社会里,显然是危害极大的行为。”
作为曾经在深圳打工的工人,我的经历告诉我,现实情况并非如此。20多年前,我南下深圳打工,每当工厂招工时,外面总是排着黑压压的几百人应聘。我们生怕招工人员不要我们,因而对能够获得工作机会充满感激。我的经历以及许多工友的经历,都证明了我们对雇主提供的就业机会心怀感恩。正是这些被秦晖称作“血汗工厂”的地方,让我们有了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这些工厂提供了学习技能和提升自我的平台,使我们未来有机会成为企业家。
如果按照秦晖的逻辑,将所有工厂都视为“血汗工厂”,只会打击投资者的信心,导致就业机会减少,最终损害年轻人的未来。
创造财富的智慧需要有一个企业家提供给年轻人磨砺学习成长的平台,这样今日的打工仔,才能成为未来的企业家。
索维尔说:“智慧,它将智力、知识、经验和判断等综合起来,并以某种方式形成融会贯通的理解。智慧是对这一古老箴言的全面实现:‘从你经历的一切中获得理解。’智慧需要一种自律,也需要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理解,其中包括对个人经历和理性本身之限制的理解。智力的反面是迟钝或者迟笨;但是智慧的反面是愚昧,而愚昧要比迟钝或迟笨危险许多。”
九、对经济学和商业常识的无知
秦晖引以为豪的概念“血汗工厂”、“工会组织”、“996”“低人权优势”,恰好无一例外地说明了秦晖对经济学与商业的基本常识缺乏理解。他在《血汗工厂辨析》中写道:“低人权优势实际上是指工人在没有充分保障的情况下进行高强度工作,这种现象在中国很普遍。”
他不了解阿奎纳与洛克的自然法的概念,不知道什么是自由、创造、生产和财富,他的思想停留在中学课本中的马克思阶级理论与人性内心嫉妒的情绪中,未能脱离幼稚的马克思主义框架。这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思想模式,使他难以真正理解现代经济学和商业运作的基本原理。
商业的本质是买卖双方自由地讨价还价,自由、独立、合作、创造、交换、共赢。不是马克思说的资本家剥削工人,自由之下,各自自由自愿交换,各取所得,哪来的谁剥削谁?
企业做成功了,企业家也许会获得比员工多得多的利润,但这些利润不是员工给企业家的,或者是企业家剥削员工所得的。而是本来就应该给企业家的。因为,一个企业家首先要有长期的积累智慧,具备善于有效配置相关资源的能力,能生产出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与服务;其次,他需要对融到的资金承担第一风险,如果企业亏损还不了债务,企业家就得破产;再次,企业有了收入,企业家首先要确保员工工资及各种材料成本、运营成本、管理成本,然后余下来的才是利润。
因此,企业家的利润是对客户、员工做出了贡献以后的回报,不是马克思或者秦晖说的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
秦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想?
这与他的年龄与年轻的时候接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他的思想已经接受了马克思《资本论》的理论,而且把它当作指导自己一生如何思考的工具。对此,200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有个解释,他称之为“理论导致的盲区”(theory-induced blindness):“一个人一旦接受了某个理论,并将其作为思考的工具,就很难注意到它的缺陷。任何一个与自身所认同的理论相违背的事件出现后,你会基于本能的排斥,找各种理由为原有理论辩解,或将此事件当成特例,或理解为自己掌握的数据不充分等等,但绝不会怀疑理论,就像信仰地心说的人不会因为火星有时倒着走就怀疑地心说一样。”
十、充当社会良心,对底层民众的蛊惑
秦晖及其同道由于拥有丰富的学识和雄辩的口才,对底层民众具有极大的误导性与迷惑性。特别是在他们批评权力、攻击企业家的时候,容易吸引大量乌合之众为他们摇旗呐喊。然而,剥掉秦晖文章习惯于绕来绕去的迷魂阵,就可以发现他的思想理论根源,只不过是小时候背的阶级理论与人性内心嫉妒的任性。他知道写文章把穷人与富人对立起来,是最容易掀起社会乌合之众的情绪高潮的。
秦晖在一次访谈中提到:“我们需要关注底层民众的生活状况,他们的利益往往被忽视,工会的作用就在于帮助他们争取应有的权利。”
正如托马斯·索维尔所说:“任何人从出生开始,不用接受任何理论教育,都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左派的乌托邦构想。这种构想包括妄想掌控一切,期待尽善尽美的社会制度,以及渴望无微不至的保障。”
因此,当这些乌托邦构想被秦晖这种知识分子倡导时,人们似乎找到了权威依赖与权威理论依据,便会如飞蛾扑火般奋不顾身,一次又一次地自愿成为乌托邦的炮灰。
结语
秦晖先生作为一位有影响力的学者,他的观点在中国学术界和公众中产生了广泛影响。然而,他在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对自由障碍的理解、对美国思想文化的认知、对劳动价值和资本剥削的认知、对政府权力和社会变革的立场、以及对法治与暴力的逻辑等方面存在诸多错误。这些错误观点不仅误导了公众,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秦晖犯了知识分子经常犯的错误,他们不了解事实,既不能代表雇主也不能代表雇员,但是他们善于异想天开,特别喜欢充当社会良心,今天为农民工呼吁福利,明天鼓动工人集体闹事强迫雇主加工资,要么就造谣“血汗工厂”,无中生有唯恐工人农民找到工作安分守己,唯恐天下不乱。
这些错误观点不仅误导了政府与公众,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在知识分子常常喜欢冒充社会良心的这片土地上,有秦晖这些假装社会良心的学者存在,要推开通往真理的大门确实非常艰难。
参考文献
1. 索维尔,《知识分子与社会》
2. 张鸣,《震惊学界的秦晖》
3. 张宏杰,《古今中外的贯通者:秦晖》
4. 刘瑜,《思想的管道工:秦晖》
5. 秦晖,《实践自由》
6. 亚当·斯密,《国富论》
7. 恩格斯,《论权威》
8. 秦晖,《血汗工厂辨析》
9. 秦晖,《改良未必更和平,革命未必更暴力》
10.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11. 米塞斯,《自由与繁荣的国度》
12. 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
https://mp.weixin.qq.com/s/T7xERbFVtEhsN2C2rhnLQw
原创 刘轩华 圆道智库 2024年7月24日
索维尔:只要假借“社会正义”,邪恶也会变身为崇高。
秦晖先生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这些年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因此学术界许多象他一样从小受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影响的右形实左知识分子都极力为他唱赞歌。他们夸秦晖是当今学术界的大人物,庖丁,当今绝无仅有的历史学家、思想家,经济学家。
张鸣说:“秦晖令我震惊,他是学界大人物,没有人比他更睿智,更犀利,对中国的问题,剖析得更深,每个论点提出,都会引起社会的一阵悸动。”
张宏杰说:“秦晖老师是一个把古今中外打通了的人。他的“通”,是建立在“真问题”的基础上,一旦找到了根本,很多问题都如庖丁解牛,迎刃而解。”
刘瑜说:“秦晖先生很像是一个思想的管道工,他传奇般的知识面、记忆力和思辨力,使他从中国土地史到南非的城市化,从前苏东地区的私有化到中国当代的转型机制……总是能三下五除二,将一堆杂乱无序的论争梳理得一清二楚。”
此前,对秦晖的文章,著作有所了解,总感觉到他的理论自相矛盾,但一直没有时间去深度思考。最近,由于偶然看到了古原先生写的《首恶秦晖,当之无愧》,一个被业界奉为权威的知识分子,被骂为首恶,这不得不引起我的注意。于是,这些天我特地认真阅读了秦晖的一些文章、书、视频,在这个过程中,我反而越来越认同古原先生的观点,上面二张一刘对秦晖的溢美,让我感觉到他们有点拍马屁拍错了地方的感觉。
我的个人认知,秦晖思想源头来自马克思主义,这是他自己在多个场合公开说的,因此他的理论的逻辑起点也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从他的理论起点与他所说的话,所写的文章来看,不难发现他是一个完全极左人物,尽管他经常批评左右,从来没有公开说自己是左派知识分子,甚至许多人把他视为右翼知识分子的领袖。
秦晖反复强调他的理论都是基于事实与逻辑的,但在他的每一篇文章的字里行间中,习惯于宏大叙事,他的思想理论在事实与逻辑上的存在太多的错误了。
在经济学方面,他基本上没有跳出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柏拉图洞穴,因此他完全不知道财富是如何创造的,连一些基本经济常识也错得一塌糊涂。他的文章与讲话的特点,喜欢绕来绕去,听说他的记忆力不错,也因此他喜欢旁征博引,堆砌一大堆所谓的事实,然后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二元对立统一的方法论串起来,轮番论证,乍看上去他的确给人一个博闻强记、知识渊博的大师风范,因此许多没有思考力的乌合之众就会表现异常兴奋,极力为他摇旗呐喊。
而实际上,你只要认真沉下来思考一下他写的文章,就会发现,尽管他滔滔不绝,洋洋数千言,但往往没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总是给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绕来绕去让读者不知所云,导致他的粉丝们分不清他是左还是右,由于他写了一些关于自由与权力的文章,许多人认为他属于右派,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完全是一个实左形右的中国典型的知识分子代表。
索维尔在《知识分子与社会》中批评形右实左的知识分子,他说:“在互联网、全球化如此发达的今天,仍然存在众多‘形右实左’的知识分子—尽管他们多年来一贯以‘右派’的形象示人,并且勇敢地抨击最明显的左派体制,但是在价值观和分析方法上,他们却又是标准的左派。”这句话秦晖完全可以对号入座。
针对秦晖的这些错误,这几天我在有些微信群中发起批判秦晖的错误观点,许多秦晖的粉丝非常不高兴,但我认为:“真正的权威是用来批评的,不是用来跪拜的,权威如果不允许批评,权威就是皇帝的变种。”为了进一步揭开秦晖的错误在哪里,我特别在本文中对他提出了十大批判:
一、马克思主义的延续与改头换面
秦晖先生的核心理念是马克思理论的翻版或改头换面,这是我给他的思想的基本定位。
在他的文章与著作中,应该大家都有这个认识,他习惯于大量引用西方左派学者的文献,选取对自己学术观点有利的部分来左晃右扭隐晦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的写作风格受文革影响极大,凡事一张嘴就喜欢立场论,先树立一个假象的敌人,形成一个虚假的对立面,然后进行炮火攻击。
秦晖:“诺齐克不能说是“自由主义左翼”吧,而我的很多“立场”就来自诺齐克。我既不是“自由主义左翼”,也不是“社会主义右翼”,我坚持的很多“立场”,不仅不是来自布莱尔,甚至也不是来自社会党国际,我可以说有相当部分来自马克思。”
在《血汗工厂辨析》中引用了西方许多左派的说法,完全忽略工人的自由选择权,给血汗工厂做出错误的定义,隐晦地继承了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他在《血汗工厂辨析》中写道:“西方的‘血汗工厂’问题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的必然现象,工人并没有太多的自由选择权,面对资本家,他们只能被迫接受恶劣的工作条件。”他根本无视西方的工会已经成为阻碍西方经济发展的毒瘤。
在《实践自由》中,秦晖也引用了许多左派学者的观点,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但却忽略了自由市场在资源配置和创新驱动方面的优势。
秦晖在《实践自由》中提到:“改革的目的是告别强制,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具备理想主义和正义感,强调马克思主义在当今的重要性。”这种观点显然忽略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实践和其内在的强制性特质,马克思强调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暴力革命和专政本质上是强制性的。正如恩格斯所言,“革命就是一部分人用枪杆、刺刀、大炮,即用非常权威的手段强迫另一部分人接受自己的意志。”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就是依靠强制来实现其目标。
秦晖一方面假惺惺地批评强制,一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暴力与专政视而不见,这充分展现了他人格分裂的一面。
二、对自由障碍的错误理解
秦晖在《实践自由》中论述了追求自由的最大障碍,他认为障碍在于人性的两种弱点:“统治者剥夺他人的自由和被统治者的‘自由搭便车’心理。这两点构成了实践困境,无法仅靠启蒙的大道理来解决。”
然而,我认为秦晖的思维模式仍然停留在马克思设计的框架中,未能深刻理解人性自利的本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人性中的自利驱动力是市场经济得以运作的基础。自由的障碍并不是统治者剥夺他人自由或被统治者搭便车的问题,而是人性自利的本性决定的。
人性自利的本性就是:趋利避害,也就是亚当·斯密说的无形的手,安·兰德《自私的美德》中说的自私,人性亘古不变。安·兰德说:“自私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从人性自私的本质出发,如果换位思考,某一天被统治者一旦成为统治者,他们会表现出同样的行为,历史上屠龙少年变成龙的故事太多了。譬如,17世纪的英国革命中的奥利弗·克伦威尔将军,他发动革命处死了英国国王查理一世以后,他自己转变成比查理一世更独裁的“护国主”,甚至解散国会。中国的每个朝代的各种起义革命,几乎每一次都走向了同一个结局。
这些历史案例表明问题的根源在于人性,人性都是一样的,没有救世主,而不是像马克思一样简单的阶层划分制造对立,树立权威,在权威领导下然后互相斗争,以其实现一个乌托邦政权。
可惜,秦晖是一个中国公认的历史学家,但他竟然幼稚到不仅不懂人性,也误读了自由,可怜的他一直只停留在背书中,完全没有自己深度的思考力,连历史的发展的常识与根本逻辑都弄错了。
三、对美国文化与制度根源的误解
秦晖曾说:“美国确实是一个主要由基督徒建立起来的原创性宪政民主国家,但它并不是个‘基督教国家’。”
实际上,与他说的相反,美国的基层社会恰好是基督教为主的社会,每个州的土地上基督教教会林立,基督教信徒众多;而美国事实上是由非基督徒精英建立起来的国家。
譬如美国独立思想家托马斯·潘恩,美国独立战争的总司令乔治·华盛顿,起草美国《独立宣言》的托马斯·杰斐逊、约翰·亚当斯,还有被誉为美国宪法之父的詹姆斯·麦迪逊开国元勋,他们都不是基督徒,他们信仰源自荷兰斯宾罗莎的自然神论。
这些开国元勋的自然神论信仰在美国宪政民主制度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的思想强调理性、科学和自然法,与基督教教义有着明显区别。
秦晖居然错误地认为美国是基督徒建立的国家,对于一个历史学家来说,凸显其治学态度马虎,完全没有一个历史学家的最基本的责任心。
四、对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论的迷信与继承
马克思把人分为资产阶级(富人)与无产阶级(底层民众),并主张无产阶级暴力革命消灭资产阶级,也就是把一个社会的精英阶层消灭,他认为这样就会为全面实现了共产主义打下政治与经济基础。
秦晖的理论源头是马克思主义,因此他继承了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价值”“剩余价值论”“阶级论”,他认为资本家和企业家一定会挖空心思剥削工人的。他在《血汗工厂辨析》中写道:“资本家和企业家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往往会挖空心思剥削工人,这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有很大契合之处。”
秦晖不仅没有能力认识到这个给全体论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错误,反而很乐意地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代理人,因此他造了许多新词:如左手要自由,右手要福利,共同的底线,工会集体议价,996,低人权优势,血汗工厂等等,这些看上去社会正义的思想,对社会具有极大的迷惑性、危险性与破坏性,导致了这几年左翼思想在中国的复苏,正一步步地在摧毁中国的市场经济,使中国经济走向衰退的轨道之中。
秦晖有时也讲哈耶克、米塞斯,但他却把奥地利经济学视为奥斯维辛学派,这进一步说明了他对自由市场与经济学的完全无知。他无法理解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中所说的,市场经济通过价格机制有效配置资源,激发企业家精神,才会带来社会的繁荣与富裕。
秦晖从来没有弄明白也不愿意弄明白一个事实,即企业家是从哪里来的,他完全不知道任何一个真正的企业家,都是从员工到经理一步步学习成长起来的。企业家与艺术家、科学家一样,必须靠多年积累的智慧才能带领员工创造价值,而一个国家的富有繁荣正是以企业家为领袖带领员工共同创造出来的。他不明白企业家不是一生下来就是企业家,农民工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农民工。
秦晖因为思想被马克思主义洗脑了,因此他无法理解这里面的深层次问题,因此他永远只能像他的老师一样,只会简单地站在立场上,对资本家和企业家充满了仇恨,他不知道他固化的这个资产阶级阶层的企业家资本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固化的一个阶层,他们只不过是工人农民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新的精英人物。
秦晖不知道激起社会仇恨,消灭了这个富有的阶层,就等于消灭了每个底层人未来成为精英、成为富人的希望与梦想,就等于消灭了国家政治经济持续繁荣发展的最核心力量,最终带给整个国家的将会是落后与贫穷。
他也无法理解企业家的创新和自由市场机制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他甚至几乎完全不知道,只有在尊重市场经济和自由经济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繁荣,才能真正解决穷人的各种问题。
五、对政府权力的批评与依赖的矛盾立场
秦晖一方面批评政府权力,另一方面又依赖政府权力解决自由与福利问题,甚至鼓吹底层民众去逼迫政府强制富人。他认为最糟糕的政府是“既不给福利,也不给自由,那就等于把人往绝路上逼。”他企图利用舆论逼迫政府做违法的事情。(秦晖,《改良未必更和平,革命未必更暴力》)
秦晖完全不了解自由的真谛,他甚至在文章《秦晖:改良未必更和平,革命未必更暴力》中公开鼓励暴力革命。
秦晖的逻辑很简单,与马克思一样,他以为财富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必须公平分配平均分配,如果不公平不平均分配,工人就应该组织起来集体就去与资本家要,资本家不给就集体逼迫权力者要,政府必须权责相等,政府的责任就是从资本家手上去把福利要回来。他主张如果权力者不作为,你们就暴力革命,推翻他们。
他不知道,事实上政府既给不了福利,也给不了自由,政府最多只能通过国家权力把企业家带领员工创造的财富通过税收转移给其他人。他不知道归根结底,每个人的自由与福利都是自己给自己的,除了那些没有生产能力的老人、孩子和残疾人需要免费救援。这一点,我的《圆富》经济学已经把财富创造与分配过程中涉及的四种人掠夺者、创造者、继承者、被慈善者讲得很透彻了。
秦晖凡事他习惯于用集体主义立场论的方法来分析问题,因此不可避免地他按他的立场论推导出自由和权力的双重标准。他的鼓吹暴力革命的观点,不仅与自由民主的基本理念相悖,而且会激化社会矛盾,导致更多的动荡和不稳定。
六、对法治的理解逻辑混乱
秦晖一方面提出共同的底线是全面实行法治,另一方面他又鼓励民众用暴力夺取自由与福利,组建工会与企业家对抗。这种逻辑上的混乱显示了他对基本自由、法治常识的误解。
在商业社会中,契约是法律的原点,如果工人与资本家(企业家)自由协商达成的契约可以通过秦晖主张的工会集体组织利用多数人形成的人多势众逼迫企业家放弃契约,这还有共同的底线(法治)可言吗?这不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翻版?
秦晖在《实践自由》中写道:“工会的存在是为了平衡资本与劳动的力量,通过集体议价来维护工人的权益,这是实现法治的一个重要方面。”
看来秦晖的逻辑怎么也理解不了什么是法治。说穿了,秦晖理解的自由、法治与政府的责任,就是要通过政府权力立法,强制把资本家的钱分给工人。
米塞斯对工会有一个深刻的评论:“工人组建工会与雇主谈判本身并不必然会引发市场运作的混乱。即使他们成功地擅自授权,在不通知的情况下,中断他们正式签订的合同并放下劳动工具,这本身也不会在劳动市场引发进一步的混乱。真正对劳动市场造成新问题的是,罢工中存在的强制因素,以及今天在欧洲大多数工业国家中普遍存在的强迫加入工会。由于工会工人拒绝非工会成员的入行就业,并在罢工期间公开使用暴力,阻止其他工人替代罢工工人,使得工会向雇主提出的工资要求与政府的最低工资法令具有同样的力量。因为雇主如果不想关闭整个企业,就必须屈服于工会的要求。”
秦晖与许多愚昧的人一样,未能正确理解自由、平等、自由市场和法治的真正含义。要知道,真正的法治应当是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而非通过暴力和对抗来实现目标。
七、逻辑起点的错误及其后果
一个知识分子如果他的理论的逻辑起点错误了,无论他背多少书,读什么名牌大学,拥有何种学历,都会一路按错误的逻辑理论下去,自己很难发现问题,因为起点以后的理论的确是有逻辑的。
秦晖在《不要迷恋中国的崛起》中写道:“我们都希望中国崛起,可是如果中国的崛起是一种以十八世纪的资本主义战胜二十一世纪的资本主义的方式实现的话,对世界可能不是好事,那么对中国是好事吗?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就是靠低人权优势发展实现的。”他所说的“低人权优势”,意思是资本家的利润来源于对工人的剥削。
在这篇文章中,秦晖公开否定了改革开放所实行的市场经济与企业家的作用。他创造了一个新词“低人权优势”,来描述中国的崛起是通过吸引国外资本家来中国掠夺的。他甚至污名化资本家和企业家,提出“血汗工厂”的概念,激化工人与企业家的对立。
他在这里完全否定了市场中企业家的作用,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是通过低人权优势换来的。秦晖的这种观点不仅忽视了企业家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还误导了公众对改革开放成果的理解。
秦晖内心的逻辑起点是他的马老师:“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他的理论展开,都是从这里开始的。这种极左思想会激起乌合之众的无比热情,导致左翼思想泛滥,最终毁掉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
企业家马斯克说:剥削只会来自权力,而非资本。
八、对“血汗工厂”的定义只会导致更多的年轻人失业
秦晖在《血汗工厂辨析》中对“血汗工厂”的定义是指工人在恶劣条件下工作、收入低且劳动强度大的现象。他指出在某些社会主义国家,这种现象比在资本主义国家更为严重。例如,他引用了东德1953年的工人罢工事件,来说明工人对社会主义体制下恶劣工作条件的不满。
奥派经济学家风灵老师在《如果我是工人,我也反对罢工》中对秦晖推崇的工会组织罢工,集体议价等行为做了深刻详细的分析:“罢工违反了契约,侵犯了财产权,妨碍了其他工人的人身自由和择业自由,本质上是对雇主的暴力胁迫,总而言之,破坏了社会合作。在以劳动分工为基础的社会里,显然是危害极大的行为。”
作为曾经在深圳打工的工人,我的经历告诉我,现实情况并非如此。20多年前,我南下深圳打工,每当工厂招工时,外面总是排着黑压压的几百人应聘。我们生怕招工人员不要我们,因而对能够获得工作机会充满感激。我的经历以及许多工友的经历,都证明了我们对雇主提供的就业机会心怀感恩。正是这些被秦晖称作“血汗工厂”的地方,让我们有了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这些工厂提供了学习技能和提升自我的平台,使我们未来有机会成为企业家。
如果按照秦晖的逻辑,将所有工厂都视为“血汗工厂”,只会打击投资者的信心,导致就业机会减少,最终损害年轻人的未来。
创造财富的智慧需要有一个企业家提供给年轻人磨砺学习成长的平台,这样今日的打工仔,才能成为未来的企业家。
索维尔说:“智慧,它将智力、知识、经验和判断等综合起来,并以某种方式形成融会贯通的理解。智慧是对这一古老箴言的全面实现:‘从你经历的一切中获得理解。’智慧需要一种自律,也需要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理解,其中包括对个人经历和理性本身之限制的理解。智力的反面是迟钝或者迟笨;但是智慧的反面是愚昧,而愚昧要比迟钝或迟笨危险许多。”
九、对经济学和商业常识的无知
秦晖引以为豪的概念“血汗工厂”、“工会组织”、“996”“低人权优势”,恰好无一例外地说明了秦晖对经济学与商业的基本常识缺乏理解。他在《血汗工厂辨析》中写道:“低人权优势实际上是指工人在没有充分保障的情况下进行高强度工作,这种现象在中国很普遍。”
他不了解阿奎纳与洛克的自然法的概念,不知道什么是自由、创造、生产和财富,他的思想停留在中学课本中的马克思阶级理论与人性内心嫉妒的情绪中,未能脱离幼稚的马克思主义框架。这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思想模式,使他难以真正理解现代经济学和商业运作的基本原理。
商业的本质是买卖双方自由地讨价还价,自由、独立、合作、创造、交换、共赢。不是马克思说的资本家剥削工人,自由之下,各自自由自愿交换,各取所得,哪来的谁剥削谁?
企业做成功了,企业家也许会获得比员工多得多的利润,但这些利润不是员工给企业家的,或者是企业家剥削员工所得的。而是本来就应该给企业家的。因为,一个企业家首先要有长期的积累智慧,具备善于有效配置相关资源的能力,能生产出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与服务;其次,他需要对融到的资金承担第一风险,如果企业亏损还不了债务,企业家就得破产;再次,企业有了收入,企业家首先要确保员工工资及各种材料成本、运营成本、管理成本,然后余下来的才是利润。
因此,企业家的利润是对客户、员工做出了贡献以后的回报,不是马克思或者秦晖说的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
秦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想?
这与他的年龄与年轻的时候接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他的思想已经接受了马克思《资本论》的理论,而且把它当作指导自己一生如何思考的工具。对此,200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有个解释,他称之为“理论导致的盲区”(theory-induced blindness):“一个人一旦接受了某个理论,并将其作为思考的工具,就很难注意到它的缺陷。任何一个与自身所认同的理论相违背的事件出现后,你会基于本能的排斥,找各种理由为原有理论辩解,或将此事件当成特例,或理解为自己掌握的数据不充分等等,但绝不会怀疑理论,就像信仰地心说的人不会因为火星有时倒着走就怀疑地心说一样。”
十、充当社会良心,对底层民众的蛊惑
秦晖及其同道由于拥有丰富的学识和雄辩的口才,对底层民众具有极大的误导性与迷惑性。特别是在他们批评权力、攻击企业家的时候,容易吸引大量乌合之众为他们摇旗呐喊。然而,剥掉秦晖文章习惯于绕来绕去的迷魂阵,就可以发现他的思想理论根源,只不过是小时候背的阶级理论与人性内心嫉妒的任性。他知道写文章把穷人与富人对立起来,是最容易掀起社会乌合之众的情绪高潮的。
秦晖在一次访谈中提到:“我们需要关注底层民众的生活状况,他们的利益往往被忽视,工会的作用就在于帮助他们争取应有的权利。”
正如托马斯·索维尔所说:“任何人从出生开始,不用接受任何理论教育,都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左派的乌托邦构想。这种构想包括妄想掌控一切,期待尽善尽美的社会制度,以及渴望无微不至的保障。”
因此,当这些乌托邦构想被秦晖这种知识分子倡导时,人们似乎找到了权威依赖与权威理论依据,便会如飞蛾扑火般奋不顾身,一次又一次地自愿成为乌托邦的炮灰。
结语
秦晖先生作为一位有影响力的学者,他的观点在中国学术界和公众中产生了广泛影响。然而,他在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对自由障碍的理解、对美国思想文化的认知、对劳动价值和资本剥削的认知、对政府权力和社会变革的立场、以及对法治与暴力的逻辑等方面存在诸多错误。这些错误观点不仅误导了公众,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秦晖犯了知识分子经常犯的错误,他们不了解事实,既不能代表雇主也不能代表雇员,但是他们善于异想天开,特别喜欢充当社会良心,今天为农民工呼吁福利,明天鼓动工人集体闹事强迫雇主加工资,要么就造谣“血汗工厂”,无中生有唯恐工人农民找到工作安分守己,唯恐天下不乱。
这些错误观点不仅误导了政府与公众,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在知识分子常常喜欢冒充社会良心的这片土地上,有秦晖这些假装社会良心的学者存在,要推开通往真理的大门确实非常艰难。
参考文献
1. 索维尔,《知识分子与社会》
2. 张鸣,《震惊学界的秦晖》
3. 张宏杰,《古今中外的贯通者:秦晖》
4. 刘瑜,《思想的管道工:秦晖》
5. 秦晖,《实践自由》
6. 亚当·斯密,《国富论》
7. 恩格斯,《论权威》
8. 秦晖,《血汗工厂辨析》
9. 秦晖,《改良未必更和平,革命未必更暴力》
10.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11. 米塞斯,《自由与繁荣的国度》
12. 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
https://mp.weixin.qq.com/s/T7xERbFVtEhsN2C2rhnL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