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s Nostr?
一阳荡群阴
npub1esc…30pu
2024-04-09 07:57:34

一阳荡群阴 on Nostr: 残暴与理性 ...

残暴与理性


主持人:你最近有发一个推,说残暴是这样的:劣势一方要逆转歧视链,就必须使用比优势一方更加刻薄的动员手段;残暴还能胜利,只在双方的阶级和资源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才有机会。 下一句是说:文明如果是开放的系统,依赖资源的增量和技术创新,超过依赖资源的存量和分配利用,这个情况下,坏人总是输的。我觉得这是非常高深的洞见。 我们从这两部影片 <指《毒液:致命守护者》(2018)和《自杀小队》(2016)>,还有他们整个的宇宙设定就知道,漫威的宇宙是开放的,充满无尽边疆;但DC的宇宙就比较阴郁, 好像大家都被困在一个资源匮乏的小世界里面。 我想请你再稍微延伸讨论这个问题,是不是可以说,残暴其实只是一种演化策略? 而且它通常不是在有优势资源或者无尽边疆的时候,会胜出的演化策略。

刘仲敬:是的。人意识到的资源边界跟实际上的资源边界,是不一样的。 就是说,人可以因为思维固化或者社会结构的固化,从而意识不到资源的存在。典型的就是所谓的"复活节岛现象"。 复活节岛的居民搞到最后,把山上的树木都砍光了用来修建石像,肉类食物基本消失,就相互残杀,进入食人状态,人口急剧减少。 但如果他们有很高的航海技术,可以在整个太平洋自由航行,那这种现象基本是不存在的。

演化上面什么策略都可以存在,应该说它像人体中的癌细胞一样,总是有一些策略是处在一种阈值下、癌前病变下的存在,只是长不大或者做不大而已。 其实,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针对不同的人,都会有n多种不同的策略。 先不管客观上是怎么样的,从主观上讲,残暴跟资源的使用方式有密切关系。 就是说,你有没有一个开放环境,是至关紧要的。 同一个生态区间,在刚刚开始利用的时候,资源显得好像是无穷的,这时候很少会发生战争或者诸如此类的事情。 每一次技术升级或者开垦了新大陆之类的,都会出现这样的时代。 等到空间变窄、冲突开始增加的时候,就会出现军事组织和政治组织的升级,对既有资源利用的精细化,比如密集的排列时间、精力和下层劳动力。 接着下一步就会出现破坏性操作,以前古人所想象不到的破坏性操作。这个通常是文明衰落的真相。 就是希腊人所谓的,在战争中砍倒橄榄树;在巴比伦就是,在战争中破坏对方的水利系统。 这是很有效的做法。 但这样做了以后,你就收获不到战利品,你得到的也只是一片荒土,所以以前的人是不肯这样做的。 既然已经这样做了,以后的人就会渐渐觉得,只要能搞死对方,留下一片荒土,也比留着资源给对方来搞死自己要好得多。 这样,底线一步步降低,降低到各方的博弈策略集合起来,形成一个路径积分点。而这个路径积分点,将会指向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和人类在生物学上的灭绝。 这个就是最后关头。

当然这个最后关头,只是就当时的技术和约束条件来说的。 如果是按照另外一种技术或者其他约束条件来看,其实当地的资源可能还有很多可开发余地。 而技术本身是不可预测的。但一般来说,就历史的经验现象来讲,它不是产生在文明的最高峰和最高峰以后,资源看起来很丰富的地方,而是产生于看上去有点野蛮的边缘地带。 最重要的发明创造,往往来自于分散的蛮族部落和封建小邦这样的地方,但他们缺乏宫廷历史学家这样的记录者。 只有等他们的发明已经进入高级文明以后,大家才莫名其妙的发现,这些东西不知道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而被人认为是高度文明的那些地方,反而只能够产生细节上的技术性发明。所谓的残暴,一般来说,就是在越过那个砍倒橄榄树的节点以后发生的事情。

残暴这个词,主观上讲,应该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是移情,你假定作用主体跟你是一样的,然后产生了移情效果。比如说,老虎是残暴的。 但老虎吃猎物的动作,大概跟人切蛋糕没有什么不同。你不把自己带入到蛋糕的角色里面,就无所谓残暴。

第二种残暴就是,你的阶级本能感觉到,这样的资源使用方式,破坏了原有的阶级特权和资源再生产的途径。 这种现象通常是说明,时间和资源的匮乏。 如果你必须在短期内做一件事情,那你就要拔苗助长。 如果你有不确定的长远未来,那么就跟你有边界不确定的巨大空间一样,20年也行,200年也行,在这种情况下就不用着急。 同样,资源本身也是这个样子。资源的不确定性就是资源的开放性。 古代的马里国王,要对游牧部落进行统计,于是就激起了一场叛乱。 因为游牧部落本能的感觉到,如果他们的资源完全被国王掌握了,那他们实际上就要变成国王的臣仆了,这会使他们丧失传统的自由。 同样,周宣王想要“料民”,“料民”就是户口统计。 他的大臣也说:“周公以来的传统是不搞这一套的,我们通过春季打猎这一类活动,自然而然就会知道,我们的人民是不是繁荣昌盛。 大王清点户口,恐怕户口会越清点越少。” 其实这两者都体现了,原始部落习惯法和封建习惯法,在面临绝对君主企图科学利用资源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隐忧。

有很多隐忧是以迷信的形式或者宗教谴责的形式表现出来,像圣经里面,大卫王的统计,有时又被说成他不虔诚。 但这里面背后体现的就是,如果你充分掌握了所有的资源,那么你下一步就要不留余地的彻底利用资源,也就是儒家所谓的“刻薄伤道”。 例如,如果你把田里掉在地上的麦穗留给穷人去捡,那就是积德。 如果你把麦穗全都捡光,那就是科学利用起来,就是不积德。 积不积德,表面上看,是有没有救济穷人的问题;实际上是表明,你的资源利用是否已经到了极限。 如果你有充分的资源,你是不会在乎这点边角料的。 如果你感到资源极其紧缺,那你就要把这点边角料都利用起来。 如果你已经进入非利用边角料不可的地步,那就预示着你可能要失败了。 因为一方宽松、另一方紧缺的情况下,紧缺一方通常都要失败的。 不是说你因为刻薄而失败了,而是说刻薄是一个像头疼这样的症状,这个症状背后说明,你的资源已经极度紧张。 而且,别人还有剩余资源可以利用,还没有拿出最后手段的情况下,你就拿出最后手段来了,那就预示着你已经没办法再升级了,而别人还有进一步升级的余地。通常所谓的邪恶,其实跟穷困或者阶级地位低下,有相当密切的联系。

罗马人一般的说法就是,富人和好人差不多是同义词;而日本中古时期所谓的有德者,也指的是富人。 这两者是有密切联系的,为什么呢?因为穷和刻薄是连在一起的。 资源匮乏,你就很容易倾向于使用极端手段。 资源充裕,你就不那么容易使用极端手段。 用宗教和习惯法的话来说,就是亵渎。为什么是亵渎呢? 用理性的方法分析,就是你侵犯了各种传统的权利,把传统上用来储存或者不使用的备用资源,比如女人不用干活、不用打仗,通通都拿出来使用了,这就是在打最后一张牌。 或者照农民的说法,就是在吃种子粮,是不得好死的前兆,接下来肯定会有更糟糕的事情发生。 使用理性而不是使用直觉和感性,这件事情其实也是类似现象。 过多的使用理性,什么事情都使用理性,是穷途末路的标志。 一个人在正常情况下,不大会使用理性,像女人所说的,根据直觉和感性来做事。 越来越多的使用理性,那就说明你进入了越来越紧张的状态,什么事情都要紧张的计算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会形成一种“鼠窜竞争”的社会,生育率极低,家庭极其脆弱。

按照工程师的说法,就是安全冗余很低。 以前,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以后,喜欢用枪指着工程师:“命令你们,给我完成计划。” 而工程师按照他们从英国和德国学来的技术标准,说:“我们要留有冗余。这件事情至少要三年才能完成,而你们给的资源又是这么的少。”然后在被枪指着的情况下,他们还是硬着头皮在一年之内完成了。于是,布尔什维克就觉得:“可见,资产阶级也没什么了不起,还是我们这套最管用。”

但实际上,这种大干快上是以牺牲安全冗余为代价的,这就意味着出轨率极大的增加。而且,越过某一个阈值以后,一个小的出轨会引起连锁反应,这时你就无法控制。所以,你制造这样一个高风险社会,自然而然在你快死的时候,就会体现出来,这是你必须支付的代价。 理性计算的社会,通常也就是这个样子。
Author Public Key
npub1escfwwv8scmhfytpdrv2azzmthjmt3r3ksrzme9t5mr8u2s0ycjsx230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