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阳荡群阴 on Nostr: 死亡-尊严-物质 人类跟自然界竞争,人类永远是输家。 ...
死亡-尊严-物质
人类跟自然界竞争,人类永远是输家。
就是说人类每一次局部的成功。都会为未来更大规模的坍塌做准备。
因此,比较明智的做法,并不是要真正能够应对传染病,或者任何未来的挑战,而是要有原始部落民和中世纪早期基督徒。
那些在英国克伦威尔时代内战时期的基督徒,所非常熟悉的道理:人类要擅长跟死亡打交道。
要擅长跟风险打交道。克伦威尔那个时代,无论是保王党还是国会党的基督徒。
他们最主要的讲道辞——顺便说一句,讲道辞的印刷发行量,是其他所有包括莎士比亚作品在内,文学作品出版量总和的十倍以上。
也就是说英国的出版物,至少有90%就是牧师们在讲道台上发表的讲道辞。
当时主要的文学作品其实也是这些东西,其中主要的内容就是怎样面对死亡,特别是男性和绅士,从十几岁开始,成人的责任跟死亡是同一词。
一个好的基督徒就是一个懂得怎样面对死亡,知道怎样去死的人。
日本武士道的精神是什么?就是要懂得怎样去死。
武士跟其他人的区别,并不在于武士更要膀大腰圆。
其实武士当中身体瘦弱的人是很多的,而是在于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武士跟平常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
武士道是专门研究死亡的学问,武士就是懂得怎样应对死亡的人。应对死亡的的境界越高,你在武士道修行方面的成就就越高。
当然,这种修养必然跟宗教精神互通,因为宗教本质上也是面对死亡的。
因此,高段位的武士道修养跟高段位的宗教修养也是彼此相通的。
在基督教的欧洲和在武士道的日本全都是这样,人类真正能够保护人类生存,光大人类文明的就是这个。就是如何面对死亡,而福利国家和消费税创造的社会是怎样的呢?
是把死亡退居幕后,“我们不要去考虑这些讨厌的事情”。大多数牧师也不讲这些事情,哪怕他在形式上还是基督徒或者是穆斯林或者是其他什么宗教团体。大多数牧师讲的实际上是世俗的政治和社会,以及如何处理伦理关系之类的事情。
而不是讨论死亡的事情,大家都希望把死亡看成是不自然的偶发现象。
baby就是应该长大的,baby偶然死亡是难以容忍的不幸之事。会引起穆斯林愤怒的说:“真主怎么会容许这种事情发生”?
而中世纪是把这种事情,看成是人生的固有组成部分,等到你突然快要死的时候,你就会体会到中世纪麻风病人、印度霍乱时期的耶稣会士、和大瘟疫时期的意大利教士,那种突如其来的恐惧。你一下子变成了一个麻风病人,你软弱无力,你遭到社会有计划的,比苏联的铁幕和任何政治迫害,都要严酷的遗弃,陷入彻头彻尾的崩溃和绝望当中。
你以为原始部落的死亡诅咒是纯粹野蛮行为,但相比之下,每一个现代人或者几乎每一个现代人,临终前即将体会到的那些东西,其实就人类心理来讲是残酷得多的。
我相信,原始部落民,一个活着就是痛苦、走不动路的老人。在部落迁徙的时候被丢在他最终无法游过去的河边等死,所体会到的痛苦,比起一个衣食无忧,在社会上体面受人尊重。在他自己教会中也是领袖人物的基督徒中产阶级,突然陷入垂死困境,在陌生的医院当中,被插上各种最可靠医疗设备的各种管子,孤独的面对死亡。所遭受的痛苦是要少得多的,原始部落民的男孩是怎样成长的,当你不再需要被大人抱着或者抬着,第一次像一个男人一样,牵着马,独自游过了那一条河,你以后就是一个男人了。你要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女人,小孩和老人的生命。等到你老了,哪怕是在牲畜背上,或者其他男人的搀扶之下,也过不了那条河的时候,就是你该死的时候了。
你要懂得体面的迎接死亡,拿出你最喜欢的那些武器、纪念品和一点食物,留在河边,看着你的子孙消失在你永远看不见的天边。独自留下来面对死亡。
中世纪的骑士,像塔列朗那时候还讲究的骑士道,大部分的都是讲骑士应该怎样面对死亡。绅士、武士、骑士是同一个词,他最重要的就是武德。
武德主要就是如何面对死亡,在自己失败的时候面对自己的失败。尤其是,无论你是成功还是失败。总有一天你都要变成一个没人理会的老武士,班主发给你的俸禄不够你买冬天的棉被,你在冬天的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时候,你要给自己营造出一种有尊严的死亡。
近代福利国家的幻想之一就是制造次贷危机那种幻想,每一个人都应该享有富足的生活,和有尊严的死亡。他们错误以为富足和尊严是同义词。要保障所有人有尊严就要保障所有人富足,这是现代经济危机不可能根治。无论川普还是任何人都根治不了的原因。任何保障所有人都富足,而只有通过富足才能达到有尊严的途径,
都会导致社会无限的通货膨胀,而最终导致社会本身的崩溃。
经济崩溃只是社会崩溃一个极其不重要的侧面,尊严跟你的物质财富没有关系,而且所有人在临终的时候,物质全都是不够的。
你想想,一个人年轻的时候,足够的物质是什么?
其实你住在家徒四壁的房子里面,住在租来的房子里面,和住在学校的寝室里面
诸如此类的地方,你真的不需要什么。你除了那点一日三餐和一点点衣服以外
你真的需要什么吗?真的不需要什么。到你临死的时候,就算是全世界最昂贵的医疗设施,对你来说都像年轻时吃不饱饭一样,是没有办法餍足的。
物质富足这个东西是永远没办法餍足的,以物质富足来实现人类的尊严,比如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医疗保障,不让一个人受到有害疫苗之害,让每一个人带上口罩关在家里面,不让大家受到传染病之害。这种公共防疫文化在深层上跟福利国家是一样的。
国家要有无限的保护能力,国家没有这样的保护能力。要提供无限保护就意味着
要制造永无止境的通货膨胀,而导致社会本身的崩溃。
任何通向无限保护的道路,都会使社会受到的损失大于收益。
人类跟自然界竞争,人类永远是输家。
就是说人类每一次局部的成功。都会为未来更大规模的坍塌做准备。
因此,比较明智的做法,并不是要真正能够应对传染病,或者任何未来的挑战,而是要有原始部落民和中世纪早期基督徒。
那些在英国克伦威尔时代内战时期的基督徒,所非常熟悉的道理:人类要擅长跟死亡打交道。
要擅长跟风险打交道。克伦威尔那个时代,无论是保王党还是国会党的基督徒。
他们最主要的讲道辞——顺便说一句,讲道辞的印刷发行量,是其他所有包括莎士比亚作品在内,文学作品出版量总和的十倍以上。
也就是说英国的出版物,至少有90%就是牧师们在讲道台上发表的讲道辞。
当时主要的文学作品其实也是这些东西,其中主要的内容就是怎样面对死亡,特别是男性和绅士,从十几岁开始,成人的责任跟死亡是同一词。
一个好的基督徒就是一个懂得怎样面对死亡,知道怎样去死的人。
日本武士道的精神是什么?就是要懂得怎样去死。
武士跟其他人的区别,并不在于武士更要膀大腰圆。
其实武士当中身体瘦弱的人是很多的,而是在于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武士跟平常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
武士道是专门研究死亡的学问,武士就是懂得怎样应对死亡的人。应对死亡的的境界越高,你在武士道修行方面的成就就越高。
当然,这种修养必然跟宗教精神互通,因为宗教本质上也是面对死亡的。
因此,高段位的武士道修养跟高段位的宗教修养也是彼此相通的。
在基督教的欧洲和在武士道的日本全都是这样,人类真正能够保护人类生存,光大人类文明的就是这个。就是如何面对死亡,而福利国家和消费税创造的社会是怎样的呢?
是把死亡退居幕后,“我们不要去考虑这些讨厌的事情”。大多数牧师也不讲这些事情,哪怕他在形式上还是基督徒或者是穆斯林或者是其他什么宗教团体。大多数牧师讲的实际上是世俗的政治和社会,以及如何处理伦理关系之类的事情。
而不是讨论死亡的事情,大家都希望把死亡看成是不自然的偶发现象。
baby就是应该长大的,baby偶然死亡是难以容忍的不幸之事。会引起穆斯林愤怒的说:“真主怎么会容许这种事情发生”?
而中世纪是把这种事情,看成是人生的固有组成部分,等到你突然快要死的时候,你就会体会到中世纪麻风病人、印度霍乱时期的耶稣会士、和大瘟疫时期的意大利教士,那种突如其来的恐惧。你一下子变成了一个麻风病人,你软弱无力,你遭到社会有计划的,比苏联的铁幕和任何政治迫害,都要严酷的遗弃,陷入彻头彻尾的崩溃和绝望当中。
你以为原始部落的死亡诅咒是纯粹野蛮行为,但相比之下,每一个现代人或者几乎每一个现代人,临终前即将体会到的那些东西,其实就人类心理来讲是残酷得多的。
我相信,原始部落民,一个活着就是痛苦、走不动路的老人。在部落迁徙的时候被丢在他最终无法游过去的河边等死,所体会到的痛苦,比起一个衣食无忧,在社会上体面受人尊重。在他自己教会中也是领袖人物的基督徒中产阶级,突然陷入垂死困境,在陌生的医院当中,被插上各种最可靠医疗设备的各种管子,孤独的面对死亡。所遭受的痛苦是要少得多的,原始部落民的男孩是怎样成长的,当你不再需要被大人抱着或者抬着,第一次像一个男人一样,牵着马,独自游过了那一条河,你以后就是一个男人了。你要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女人,小孩和老人的生命。等到你老了,哪怕是在牲畜背上,或者其他男人的搀扶之下,也过不了那条河的时候,就是你该死的时候了。
你要懂得体面的迎接死亡,拿出你最喜欢的那些武器、纪念品和一点食物,留在河边,看着你的子孙消失在你永远看不见的天边。独自留下来面对死亡。
中世纪的骑士,像塔列朗那时候还讲究的骑士道,大部分的都是讲骑士应该怎样面对死亡。绅士、武士、骑士是同一个词,他最重要的就是武德。
武德主要就是如何面对死亡,在自己失败的时候面对自己的失败。尤其是,无论你是成功还是失败。总有一天你都要变成一个没人理会的老武士,班主发给你的俸禄不够你买冬天的棉被,你在冬天的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时候,你要给自己营造出一种有尊严的死亡。
近代福利国家的幻想之一就是制造次贷危机那种幻想,每一个人都应该享有富足的生活,和有尊严的死亡。他们错误以为富足和尊严是同义词。要保障所有人有尊严就要保障所有人富足,这是现代经济危机不可能根治。无论川普还是任何人都根治不了的原因。任何保障所有人都富足,而只有通过富足才能达到有尊严的途径,
都会导致社会无限的通货膨胀,而最终导致社会本身的崩溃。
经济崩溃只是社会崩溃一个极其不重要的侧面,尊严跟你的物质财富没有关系,而且所有人在临终的时候,物质全都是不够的。
你想想,一个人年轻的时候,足够的物质是什么?
其实你住在家徒四壁的房子里面,住在租来的房子里面,和住在学校的寝室里面
诸如此类的地方,你真的不需要什么。你除了那点一日三餐和一点点衣服以外
你真的需要什么吗?真的不需要什么。到你临死的时候,就算是全世界最昂贵的医疗设施,对你来说都像年轻时吃不饱饭一样,是没有办法餍足的。
物质富足这个东西是永远没办法餍足的,以物质富足来实现人类的尊严,比如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医疗保障,不让一个人受到有害疫苗之害,让每一个人带上口罩关在家里面,不让大家受到传染病之害。这种公共防疫文化在深层上跟福利国家是一样的。
国家要有无限的保护能力,国家没有这样的保护能力。要提供无限保护就意味着
要制造永无止境的通货膨胀,而导致社会本身的崩溃。
任何通向无限保护的道路,都会使社会受到的损失大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