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 on Nostr: 原创小说《怀旧》 ...
原创小说《怀旧》
马老师不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她并没有什么空闲去怀旧。上课,备课,写教案,听优秀老师的公开课,还要处理同学间的矛盾——这就是一名班主任老师要做的。
马老师并不是一位对学生严厉的老师——相反,她一直对学生很宽容,以至于同学们一直以为马老师就是一个永远十八岁的优秀教师,还把这些词儿写在了教师节的贺卡上。这是一群刚上初一的纯真孩子,大部分都来自农村。
唯一可惜的是,马老师并不是孩子们所想的“优秀教师”,也不会“永远十八岁”。快三十了,她还只是一个平庸而为生活奔波于教室的普通人而已。她并不是没有想过改变,但生活早已将她按在了三尺讲台。马老师也来自农村,是村里唯一的大学生,来到城市打拼,却被大城市死死的困住,对于这群淳朴的学生们,马老师不想告诉他们事实,也不愿瞒着同学们。
马老师拖着她那沉重而又疲惫的身躯回到了那栋老旧的教师宿舍,她望着窗外阵阵大雁飞去,片片黄叶坠地,马老师只觉得它们是自由的。在那个多愁善感的语文老师眼中,大雁可以回到他的家乡,落叶在风儿的帮助下终于可以归根,而自己……无依无靠,没有根据的在城市漂泊的生活着,她想起了她的家乡,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小乡村,她在村子里度过了贫穷而快乐的童年——被隔壁家的狗追,帮父母砍柴烧饭,斗一斗蛐蛐……可能也不是很快乐吧。毕竟她不怎么喜欢怀旧。
也不晓得爸妈怎么样了,家里面过得还好不好?马老师这样想着,拨下了那个她再熟悉不过的号码:“爸”。
“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人接听,请稍后再拨。”马老师不知道父亲又在忙什么,或许是忘了接电话吧,又或者是和隔壁的张叔喝酒去了——劝了也不听,听了也不改,这就是老马同志。
忽的,马老师看到了那个被遗忘在墙角、积满了灰尘的木箱子,她只忆得十几年前搬来的时候一定要带上这个箱子,对于这个箱子里装了些什么,那些记忆早就被时间长河冲刷去了。打开箱子,扑面而来的灰尘下,是损坏的玩具,破旧的信纸,还有泛黄的照片。
马老师或许不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这是我第一次怀旧吧,唉,老了,开始怀旧啦!”她喃喃自语道。玩具是当家里人还叫她的“囡囡”时候被她玩坏的,而信纸上却有很多父亲工整的字迹,也有她第一届学生歪歪斜斜的“教师节快乐”。老马写得最多的,就是“女儿怎么样了,城里面过的好不好?”老马对马老师跨越十多年的关心,与马老师打电话前对父母的关心,只有主语不一样。
而泛黄的照片,则大多是小时候与父母拍的,也剩有一些游山玩水的记录,以及大学生活时随手拍下的。最近的一张,也是十多年前第一届学生自习时拍下的,留作纪念罢了。
马老师曾经不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直到她关上箱子的第二天的下午一点三十分。妈来电话了。她的父亲,昨天还出现在书信里、照片中的老马同志,永远的离开了她。
那天马老师哭得很伤心。马老师从来就不是一个喜欢哭的人。她回家见了父亲最后一面,出席了父亲的葬礼,收拾了父亲的遗物。
马老师怀旧得很及时,再晚一些,便是怀念了。
可生活再不许她怀旧,她还要工作。站三尺讲台,育天下桃李。这是她年少的梦想啊,如今又怎么能对生活如此厌烦呢?大抵是被生活磨去了吧。虽然无法回到过去,但不影响马老师对过去的留恋。“或许怀旧就是在过去的星空中拾取繁星点点吧。”那位多愁善感的语文老师这样想道。
马老师现在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她望向天空中的大雁与秋叶,又回到了那个充满了淳朴的孩童笑声的教室。
“上课!”
怀旧的马老师并不像自己所说的那样,“怀旧了,便是老了”。至少在天真淳朴的孩子们眼里,马老师永远是十八岁的优秀教师。
马老师不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她并没有什么空闲去怀旧。上课,备课,写教案,听优秀老师的公开课,还要处理同学间的矛盾——这就是一名班主任老师要做的。
马老师并不是一位对学生严厉的老师——相反,她一直对学生很宽容,以至于同学们一直以为马老师就是一个永远十八岁的优秀教师,还把这些词儿写在了教师节的贺卡上。这是一群刚上初一的纯真孩子,大部分都来自农村。
唯一可惜的是,马老师并不是孩子们所想的“优秀教师”,也不会“永远十八岁”。快三十了,她还只是一个平庸而为生活奔波于教室的普通人而已。她并不是没有想过改变,但生活早已将她按在了三尺讲台。马老师也来自农村,是村里唯一的大学生,来到城市打拼,却被大城市死死的困住,对于这群淳朴的学生们,马老师不想告诉他们事实,也不愿瞒着同学们。
马老师拖着她那沉重而又疲惫的身躯回到了那栋老旧的教师宿舍,她望着窗外阵阵大雁飞去,片片黄叶坠地,马老师只觉得它们是自由的。在那个多愁善感的语文老师眼中,大雁可以回到他的家乡,落叶在风儿的帮助下终于可以归根,而自己……无依无靠,没有根据的在城市漂泊的生活着,她想起了她的家乡,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小乡村,她在村子里度过了贫穷而快乐的童年——被隔壁家的狗追,帮父母砍柴烧饭,斗一斗蛐蛐……可能也不是很快乐吧。毕竟她不怎么喜欢怀旧。
也不晓得爸妈怎么样了,家里面过得还好不好?马老师这样想着,拨下了那个她再熟悉不过的号码:“爸”。
“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人接听,请稍后再拨。”马老师不知道父亲又在忙什么,或许是忘了接电话吧,又或者是和隔壁的张叔喝酒去了——劝了也不听,听了也不改,这就是老马同志。
忽的,马老师看到了那个被遗忘在墙角、积满了灰尘的木箱子,她只忆得十几年前搬来的时候一定要带上这个箱子,对于这个箱子里装了些什么,那些记忆早就被时间长河冲刷去了。打开箱子,扑面而来的灰尘下,是损坏的玩具,破旧的信纸,还有泛黄的照片。
马老师或许不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这是我第一次怀旧吧,唉,老了,开始怀旧啦!”她喃喃自语道。玩具是当家里人还叫她的“囡囡”时候被她玩坏的,而信纸上却有很多父亲工整的字迹,也有她第一届学生歪歪斜斜的“教师节快乐”。老马写得最多的,就是“女儿怎么样了,城里面过的好不好?”老马对马老师跨越十多年的关心,与马老师打电话前对父母的关心,只有主语不一样。
而泛黄的照片,则大多是小时候与父母拍的,也剩有一些游山玩水的记录,以及大学生活时随手拍下的。最近的一张,也是十多年前第一届学生自习时拍下的,留作纪念罢了。
马老师曾经不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直到她关上箱子的第二天的下午一点三十分。妈来电话了。她的父亲,昨天还出现在书信里、照片中的老马同志,永远的离开了她。
那天马老师哭得很伤心。马老师从来就不是一个喜欢哭的人。她回家见了父亲最后一面,出席了父亲的葬礼,收拾了父亲的遗物。
马老师怀旧得很及时,再晚一些,便是怀念了。
可生活再不许她怀旧,她还要工作。站三尺讲台,育天下桃李。这是她年少的梦想啊,如今又怎么能对生活如此厌烦呢?大抵是被生活磨去了吧。虽然无法回到过去,但不影响马老师对过去的留恋。“或许怀旧就是在过去的星空中拾取繁星点点吧。”那位多愁善感的语文老师这样想道。
马老师现在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她望向天空中的大雁与秋叶,又回到了那个充满了淳朴的孩童笑声的教室。
“上课!”
怀旧的马老师并不像自己所说的那样,“怀旧了,便是老了”。至少在天真淳朴的孩子们眼里,马老师永远是十八岁的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