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s Nostr?
渊哪,渊哪! :goose_walk: /
npub1erz…y3y8
2024-12-23 15:27:49

渊哪,渊哪! :goose_walk: on Nostr: #2024看剧总结 依旧点击剧名tag直通详细Repo ...

#2024看剧总结 依旧点击剧名tag直通详细Repo

【音乐剧】15部28场,和去年一样。
【红榜】
娜塔莎,皮埃尔和1812年的 #大彗星 5场
音乐太好了!气氛也是剧院现场无法复刻的魅力。即使是看剧最看重剧本的我,到了大彗星现场也忍不住被那全场热舞嗨得Kitsch了一把。上海前滩的卡司水平甚至超越年底伦敦Donmar,作为首部外剧驻演,无论是质量还是诚意都超过了很多外剧巡演版本。而末场Pierre弯下腰平视着Natasha轻声的诉说,和在迸发的生活的热情中胡乱披上、最后在大彗星光芒下悄然落下的大衣,成为了我最美好的剧院回忆之一。

#近乎正常 2场
从第一轮开始就每年都看。本以为看到今年了1场就可以有所交代,看完之后,那比之前更丰满的细节和比之前更强烈复杂的情感又让我当晚继续买了票。每一年都不知道未来还能不能做下去的剧,但无论是演员还是(后来沿用了宽街的)编排,真的是中文版音乐剧的最高水准。

#伊丽莎白 #Elisabeth 音乐会 5场
E剧的好不消多说。即使是删减了的音乐会版,依然有现场独特的魅力。虽然看的时候对你糊的想念达到了巅峰,但毕竟追到了全部两场FP珍贵的替补豆腐,也算是对多年前还不懂得也没能力应看尽看的我一个补偿了。

【Guilty但未必Pleasure榜】
#Lizzie 3场
新的一年继续看美女唱摇滚看女同性恋女同性恨。这个剧的毛病很多,继承了西方上世纪景观化的“邪恶同性恋”的叙事,同时非常依赖主角的charisma——可怎么办呢萱唱摇滚真的很牛啊美女们谈爱谈恨真的对我眼睛很好啊再说了我们大概还不如西方上世纪呢能看到个女同性恋杀爹还挑什么!
中剧场音效和麦(音控)经常出问题导致有现场乐队的效果还不如伴奏小剧场,真遗憾。

#Rebecca 2场
这就属于给德奥补票钱了。不过本来是以为Bettina上替会非常珍贵所以紧赶慢赶连冲两场,没想到上海这边米可病了导致Bettina反而成为了主力。不过她确实值得,Rebecca口碑反而盖过了剧本优秀得多的伊丽莎白,我感觉Bettina功不可没。
马三伯依然那么幽默,忙着出马三伯票最后又为了Bettina狼狈收了两张马三伯的我也很幽默。

#彗星来电 2场
相比起国内其他小剧场,音乐风格上反而更接近我熟悉的音乐剧——当然剧情是远远比不上的。冲着小周和杜姐去看,也只看了他们的场次,眼见着他们的戏从节奏流畅地还原剧本,到为了追求“现挂”而变得拖沓,多少还是有些遗憾。只能说剧本太弱,本就没有多刷的必要,又不足以吸引足够的路人,只能靠这种额外的临场发挥演出点意思了。

#小小说
当给人质过生日勉为其难地来看一眼但人质SD还跑了,是的我对豆老师就是这么塑料。

#ThrillMe
又来了,中国音乐剧双男主的发源地和年复一年的高峰,但这次吃的是洋味,即使是绿色洋味。同样是骂人白痴,Harry和Gerrit的组合就是比东亚那阴暗扭曲情多了坦荡和互相调情的恋爱味儿。Harry的大魔王Nathan最后撕了照片,好,一切都是你在法官面前的戏。

#小火焰
还用得着多说吗,豆老师这个已经退休的家伙亲自演我还能不去吗。2025年又预约好了一场。

#时光代理人 (小剧场)
不难看,剧的叙事甚至是很不错的,但国产煽情再看一遍还是一边感动一边觉得有些“轻”,可能也是2.5次元的问题。这次放在这个榜里因为这场是为了郭虹旭的程小时看的,而他甚至不是我人质,怎么回事!

【难以分类榜】
#狂炎奏鸣曲
不得不专门建立了一个分类。说人质这剧又没我人质,说难看我又不得不说这剧要是我人质演我一定会看得很起劲。韩国小剧场通病了。
所以郭虹旭怎么又是你。

【黑榜】
#时光代理人二 (大剧场)
好不容易在中国音乐剧中看到对舞蹈的重视,但最终呈现效果非常灾难。原因多方面,选角的不合适,故事的平淡,乃至本应该最着重的编舞的平庸,导致了最终让人心如死水的结果。

#麦克白夫人 #LadyM
如果让我评论年度最烂,这部一定是有力竞争者之一。无趣且重复的音乐,毫无新鲜视角却竟然能把15世纪作品变得更落后的改编,极简到无聊的布景和极简到简陋的服装,麦克白永不入眠,但我要强撑着才能不入眠。

#路德维希二世
给我干哪儿来了听拜仁遗老们歌颂国王。演员是好的,扭转了我对颜阿曼的观感。

【你怎么在这儿榜】
摇滚莫扎特 #法扎
诶嘿!离谱吧!没想到吧!为了猎奇双B莫萨花了将近五百,最终结局也就是猎到了奇,这该死的好奇心。真想隔空把这五百块送给2017年1月4日的我,并且一脚把那个在家里纠结地看着德扎紧急上糊扎替消息的我踢出家门,反正你今晚也复习不成的,给我去看!去看啊!!!

【话剧】11部
【新看剧红榜】
#放课后
极为优秀的改编范例——我们应该如何处理男作者带着厌女的故事?答案:以女性身份重新讲述。这正是这版放课后成功做到的——对骚扰的愤怒反击,不再是“她们”的不可理喻,而是“我们”的痛彻心扉。

#父亲
讲阿尔兹海默的话剧也不少了。讲述患者的“遗忘”通常以他人视角,但这部却以话剧或者电影能做到的非线性、碎片化叙事,让观众也和主角一样失去了对时间的把握。当观众席因为前后逻辑和人物的不一发出“啊?”的声音时,所体验到的正是主角本人的困惑。如果本土化更好些观感会更好,毕竟这并不是一个局限于法国的故事。

#生之代价
不仅是残疾人的故事,也是一个主角中有残疾人的故事。不否认残疾对本人和周围人生活的重大打击,却也不只将视线投掷于此。甚至,每个主角不同身份属性的交叉会让他们地位的高低出现变动。

【重刷一定是红榜】
#对称性破缺
又看一遍。尽管对2.0中瞿健雄部分的改动依然有微词,但不妨碍我每隔一轮都来看一场。演员们逐渐已经走过了最初处理大量台词和信息的阶段,开始越来越深地挖掘人物和戏剧的情感。这一场的告别小熊和原子弹争论,“星辰是什么,那是一团尘埃,一团气!要花多少亿万年的时间,才能凝结成一朵花,一棵树,一个人!”张巍将所有气都吐尽,几乎要哽咽过去的台词,看得我几乎要从心底落下泪。

#事实的有效期
此次看,因为现实中发生的诸多事件,感触反而比第一次看更深了,也不再觉得作者对文学性的追求不可理喻。而碎纸机的结局也是这一次才看明白。文人的沉痛无用,核查员的较真也无用,白茫茫一场空。

【可以但没必要榜】
#九号秘事
模仿沉浸式戏剧(我是说Sleep No More那种真正的沉浸式)设置了三个故事场景,但实际上还是传统的观众坐在台下看的话剧。还原了电视剧里三个故事,但演技一般,如果看过电视剧确实没必要为了这么一点点新奇感花钱去看。

【有可取之处但Seriously?榜】
#翻山海
我该怎么形容这个非常2.5以至于用劣质动画转场、每段结束都要大画幅强调本段重点好像观众是傻子、让唱跳不行的话剧演员搞了一大段唱跳、但各处细节又都能感受到只有女性创作者才能有此观察的剧呢。鼓励为主吧还是。

【是我水平太低榜】
#布莱希特的鬼魂
我必须承认我没看太懂,但隐约怀疑这部剧在中国受追捧的理由是因为它痛骂了资本。

【无效时间榜】
#夺魂索
对不起但这剧的灯光实在是太黑了最后一排也实在是听得太不清楚了。

【黑榜】
#原则
看完写了很多吐槽这部剧的逻辑,简而言之并不觉得这是港人应该写出来的思辨水平。明明有很多可以深挖的点。

#疯人说 ·最后一场纵火
强行收尾导致故事主线不清不楚头重脚轻。

【舞剧】2部4场
#九尾古董店
看的时候想起了男鹅的拟态。山眠终于开始学习讲故事了,虽然有人嫌弃俗,但我毕竟是个看故事的俗人。
上官跳得好骚。我爱。

#马伯罗朱 马伯版罗密欧与朱丽叶 3场
又是一部看官摄感觉一般、看现场却被彻底打动的一部剧。如果只看官摄展现的主线,只会纠结维罗纳杨永信的故事逻辑和改编思路。但当看到现场,只会目接不暇地被所有主要或者不主要的角色在统一白病服下那多种多样的、蓬勃的、热烈的灵魂们打动,被他们五彩斑斓的渴求和欲望填满了眼睛和心。
我儿Jackson和我女Bryony!

【音乐会】
#JOJ演唱会
老牌Entertainer,水平真的高。

#小周演唱会
嗯……比较像和朋友去Live House。也没几首音乐剧的歌。

【高清放映】
继续痛骂上海文旅剧和电影局。收得越来越紧导致今年只能抢那抢不到的票。
#剪刀手爱德华 、#Nye 、#致英格兰
Author Public Key
npub1erzn5aqg7k56fndaxueej4yf0t9tnuj3nuvurghvfp27vlacx48sgvy3y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