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阴暗面 on Nostr: 中共央企跨界种地 专家:最终恐是一地鸡毛 ...
中共央企跨界种地 专家:最终恐是一地鸡毛
央企中铁十四局不建房子改行种地引爆网络热议,民间担忧央企与农民争地,未来农民出路在哪里。(视频截图/大纪元合成)
更新 2024-12-20 3:03 PM 人气 7015标签: 央企种地, 农民, 农田, 一地鸡毛, 农业, 粮食, 种地 Facebook Twitter Line 复制链接 Print【字号】 大 中 小正体 简体
【大纪元2024年12月20日讯】(大纪元记者骆亚采访报导)近日央企中铁十四局在中共高标准的农田政策扶持下,在山东承包了1.5万亩地,引爆网络舆论热议,同时引发民间为农民未来的出路担忧。专家分析表示,中共的这种强制性的农业实体经济模式,难突破以往失败的经验教训,最终可能是一地鸡毛。
根据大陆媒体披露,央企中铁十四局通过竞价获得东营市垦利区山东华澳大地土地经营权,土地总面积1.5万亩的基础农田,种植的农作物包括玉米、小麦、水稻,还组建了近百人的专业团队。
此外,央企中铁21局也在兰州举办现代化农业推进会。
根据中共公开政策显示,根据规划,2030年将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的目标,并为此投入了大量财政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此前中共还计划建一万个新农场。
专家:央企国企进军农业 进一步加大国进民退
外界认为,中铁十四局跨界种田仅仅只是开端,在中共的国家政策扶持下,未来更多的央企涉足农业将成为一种趋势。
美国华裔经济学家黄大卫向大纪元分析,有政策支持意味着会有资金到位及其它优惠政策,说白了就是有利润、有利益,所以央企、国企会积极参与。“同时来说央企国企进军农业市场,进一步加大国进民退,国有经济的占比会越来越大。”
他强调,中共当局想摆脱需要大量进口农副产品的困境,增加中国粮食自给自足的可能性,但具体实施起来难度很大。
美国华裔经济学者李恒青认为,央企进入农业,除了因为政府政策有补贴、优惠外,还有一个就是效忠,“效忠习近平要求搞这个所谓高品质、高质量的未来农业发展,未来也有可能升官发财。”
他认为,从一个大的战略来看,中共当局是为了在武统台湾被西方国家制裁时,中国能够更有能力自给自足。“因为中国现在有大量的主要农产品,像大豆、玉米、还有小麦等需要依靠进口。”
民众担忧央企种地跟农民抢饭碗
央企中铁十四局不盖房子、不造桥,转行做农业,引起热议,也带出社会各界很多的担忧。
一些农民表示,看到中铁十四局这个新闻后开始迷茫了,尤其是一辈子种地的农民表示未来怎么办?不少博主也有同样的担忧。
央企中铁十四局改行种地引爆网络。不少博主担忧央企与民争地,未来农民出路在哪里。(视频截图/大纪元合成)
山东博主“志境说商业”12月19日在节目中表示,“(建筑)专业团队种粮食,这是跟老百姓抢饭碗,能不能理解为农民马上要消失了?”
他举例,“前两年合村并镇给几万的补贴,鼓励农村人去县城买房,后来有土地流转,说的好听是自愿卖地,你要是不愿意卖地可以流转出来,一流转就是几十年,一亩地给你个几万块钱,这个跟买了有啥区别,拿着这个钱能干啥?”
他还说土地回收更狠,直接一次性买断农民的所有土地,“农民土地是交出去了,也不知道到底是交给国家了,还是交给资本家了,会不会等到以后一个包子都卖十块二十块了,老百姓们种了一辈子地,到最后连饭也吃不起了?”
广东的博主“农人军师”12月11日也在节目中表示,“大型央企拿着优厚的资金和资源把普通老百姓的活路都搞没了。要农民去城市打工吗?连最基本的保障都没有了,这是央企跟农民抢饭碗,不给普通老百姓活路了吗?”
大陆一位从事十多年行业招商落地的老潘近日也在节目中说,这种情况说明竞争越来越激烈,“说明我们普通人创业或有口饭吃很难,所以以后普通人要找这种大的平台借势才能找口饭吃。以后自己创业都很难了,这种机会越来越少了。”
美国华裔经济学家黄大卫向大纪元表示,在这一波土地收购、流转中很难保障农民的权益,“虽然中共文件强调高标准农田建设要保护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跟收益权,但是这东西跟宪法里面所规定的自由民主、示威、办报的权利一样,在落实执行中都不能够作准。”
他还表示,那些农民失去土地之后,以后的生计会有很大问题。“因为农耕社会跟农业社会本身就是两个社会型态,要农民转行到工厂打工,保障他们生活水平不严重下降基本上是非常难做到,也会被诟病说,把农民赶到城市里面去,承接昂贵的租金跟房价,这个怀疑是事实上会发生的。”
专家:高标准粮田建设最终将不了了之
黄大卫认为,这次的国家层面的战略性做法,其实就是历史上强制性实体经济模式、宏观计划经济的农业模式。在中国、柬埔寨、缅甸、越南、苏联等国家都曾经都发生过,即使是农业天然资源非常丰厚的地方都发生了粮食短缺,甚至发生饿死人的情况。
黄大卫举例苏联实体农庄、中国的人民公社,“最终结果导致农民失去土地,生产资金受挫,最终以粮食危机收场,而人民公社还一度饿死很多人。像中国的80年代重新又把土地让老百姓去承包责任制,那才解决中国的农业问题。”
央企中铁改行种地引爆网络,民间质疑,央企与民争地,农民未来出路在哪里。(视频截图/大纪元合成)
黄大卫强调,这在人类历史的几千年农耕文化里面都总结出经验,非常难用实体化的方式去生产农业,在过去的历史都没有发生过。
“这种所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是否能够吸取经验教训,是否能够扭转必然失败的实体经济”,黄大卫表示非常不乐观。
他还表示,中国的土地资源分散比较零碎,而且各地方的差异比较大,“往往就是用计划经济模式生产出来的商品未必能够符合市场的要求。而且中共的这种实体经济,你要敢去质疑它的生产问题,可能还要遭牢狱之灾。”
“最终结果有点像之前两年搞的水稻上山一样,最后就是一地鸡毛,所有的资源都浪费掉,不单止原来的山林不见了、水土流失,这种大规模的建设最终结果是浪费土地资源,也浪费了人力、物力。”黄大卫说。
他认为,“这种所谓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最终还是会可能不了了之,非常难突破历史规律,或者是经济规律跟自然规律。”
李恒青认为,不按照市场规律做,也不按照基本人性的方式来做,全是习当局想一出是一出。“真正的事实跟现实情况跟他异想天开的想法是脱离的,最后就烂尾了。”
他还表示,在地方政府收购农民土地过程中,“如果无法保证农民的利益,很有可能最后会激起民怨引起农村暴动的。”
责任编辑:林琮文#
央企中铁十四局不建房子改行种地引爆网络热议,民间担忧央企与农民争地,未来农民出路在哪里。(视频截图/大纪元合成)
更新 2024-12-20 3:03 PM 人气 7015标签: 央企种地, 农民, 农田, 一地鸡毛, 农业, 粮食, 种地 Facebook Twitter Line 复制链接 Print【字号】 大 中 小正体 简体
【大纪元2024年12月20日讯】(大纪元记者骆亚采访报导)近日央企中铁十四局在中共高标准的农田政策扶持下,在山东承包了1.5万亩地,引爆网络舆论热议,同时引发民间为农民未来的出路担忧。专家分析表示,中共的这种强制性的农业实体经济模式,难突破以往失败的经验教训,最终可能是一地鸡毛。
根据大陆媒体披露,央企中铁十四局通过竞价获得东营市垦利区山东华澳大地土地经营权,土地总面积1.5万亩的基础农田,种植的农作物包括玉米、小麦、水稻,还组建了近百人的专业团队。
此外,央企中铁21局也在兰州举办现代化农业推进会。
根据中共公开政策显示,根据规划,2030年将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的目标,并为此投入了大量财政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此前中共还计划建一万个新农场。
专家:央企国企进军农业 进一步加大国进民退
外界认为,中铁十四局跨界种田仅仅只是开端,在中共的国家政策扶持下,未来更多的央企涉足农业将成为一种趋势。
美国华裔经济学家黄大卫向大纪元分析,有政策支持意味着会有资金到位及其它优惠政策,说白了就是有利润、有利益,所以央企、国企会积极参与。“同时来说央企国企进军农业市场,进一步加大国进民退,国有经济的占比会越来越大。”
他强调,中共当局想摆脱需要大量进口农副产品的困境,增加中国粮食自给自足的可能性,但具体实施起来难度很大。
美国华裔经济学者李恒青认为,央企进入农业,除了因为政府政策有补贴、优惠外,还有一个就是效忠,“效忠习近平要求搞这个所谓高品质、高质量的未来农业发展,未来也有可能升官发财。”
他认为,从一个大的战略来看,中共当局是为了在武统台湾被西方国家制裁时,中国能够更有能力自给自足。“因为中国现在有大量的主要农产品,像大豆、玉米、还有小麦等需要依靠进口。”
民众担忧央企种地跟农民抢饭碗
央企中铁十四局不盖房子、不造桥,转行做农业,引起热议,也带出社会各界很多的担忧。
一些农民表示,看到中铁十四局这个新闻后开始迷茫了,尤其是一辈子种地的农民表示未来怎么办?不少博主也有同样的担忧。
央企中铁十四局改行种地引爆网络。不少博主担忧央企与民争地,未来农民出路在哪里。(视频截图/大纪元合成)
山东博主“志境说商业”12月19日在节目中表示,“(建筑)专业团队种粮食,这是跟老百姓抢饭碗,能不能理解为农民马上要消失了?”
他举例,“前两年合村并镇给几万的补贴,鼓励农村人去县城买房,后来有土地流转,说的好听是自愿卖地,你要是不愿意卖地可以流转出来,一流转就是几十年,一亩地给你个几万块钱,这个跟买了有啥区别,拿着这个钱能干啥?”
他还说土地回收更狠,直接一次性买断农民的所有土地,“农民土地是交出去了,也不知道到底是交给国家了,还是交给资本家了,会不会等到以后一个包子都卖十块二十块了,老百姓们种了一辈子地,到最后连饭也吃不起了?”
广东的博主“农人军师”12月11日也在节目中表示,“大型央企拿着优厚的资金和资源把普通老百姓的活路都搞没了。要农民去城市打工吗?连最基本的保障都没有了,这是央企跟农民抢饭碗,不给普通老百姓活路了吗?”
大陆一位从事十多年行业招商落地的老潘近日也在节目中说,这种情况说明竞争越来越激烈,“说明我们普通人创业或有口饭吃很难,所以以后普通人要找这种大的平台借势才能找口饭吃。以后自己创业都很难了,这种机会越来越少了。”
美国华裔经济学家黄大卫向大纪元表示,在这一波土地收购、流转中很难保障农民的权益,“虽然中共文件强调高标准农田建设要保护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跟收益权,但是这东西跟宪法里面所规定的自由民主、示威、办报的权利一样,在落实执行中都不能够作准。”
他还表示,那些农民失去土地之后,以后的生计会有很大问题。“因为农耕社会跟农业社会本身就是两个社会型态,要农民转行到工厂打工,保障他们生活水平不严重下降基本上是非常难做到,也会被诟病说,把农民赶到城市里面去,承接昂贵的租金跟房价,这个怀疑是事实上会发生的。”
专家:高标准粮田建设最终将不了了之
黄大卫认为,这次的国家层面的战略性做法,其实就是历史上强制性实体经济模式、宏观计划经济的农业模式。在中国、柬埔寨、缅甸、越南、苏联等国家都曾经都发生过,即使是农业天然资源非常丰厚的地方都发生了粮食短缺,甚至发生饿死人的情况。
黄大卫举例苏联实体农庄、中国的人民公社,“最终结果导致农民失去土地,生产资金受挫,最终以粮食危机收场,而人民公社还一度饿死很多人。像中国的80年代重新又把土地让老百姓去承包责任制,那才解决中国的农业问题。”
央企中铁改行种地引爆网络,民间质疑,央企与民争地,农民未来出路在哪里。(视频截图/大纪元合成)
黄大卫强调,这在人类历史的几千年农耕文化里面都总结出经验,非常难用实体化的方式去生产农业,在过去的历史都没有发生过。
“这种所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是否能够吸取经验教训,是否能够扭转必然失败的实体经济”,黄大卫表示非常不乐观。
他还表示,中国的土地资源分散比较零碎,而且各地方的差异比较大,“往往就是用计划经济模式生产出来的商品未必能够符合市场的要求。而且中共的这种实体经济,你要敢去质疑它的生产问题,可能还要遭牢狱之灾。”
“最终结果有点像之前两年搞的水稻上山一样,最后就是一地鸡毛,所有的资源都浪费掉,不单止原来的山林不见了、水土流失,这种大规模的建设最终结果是浪费土地资源,也浪费了人力、物力。”黄大卫说。
他认为,“这种所谓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最终还是会可能不了了之,非常难突破历史规律,或者是经济规律跟自然规律。”
李恒青认为,不按照市场规律做,也不按照基本人性的方式来做,全是习当局想一出是一出。“真正的事实跟现实情况跟他异想天开的想法是脱离的,最后就烂尾了。”
他还表示,在地方政府收购农民土地过程中,“如果无法保证农民的利益,很有可能最后会激起民怨引起农村暴动的。”
责任编辑:林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