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事_ on Nostr: 【AI音乐崛起:技术革命还是电子垃圾的再生产?】 ...
【AI音乐崛起:技术革命还是电子垃圾的再生产?】
随着Suno的爆红,中国的AI音乐圈再次吸引了公众的目光。四年前,作为前头部大厂AI音乐产品负责人,轩轩观察到资本和大厂重新涌入这一领域。包括爱音在内的众多初创AI音乐公司也获得了新一轮融资。AI音乐终于真正进入大众视野,但也引发了一个新的隐忧:AI是否会导致更多的电子垃圾出现?
在上海国金中心附近的一座写字楼,我见到了爱音CEO李立。作为国内最早一批AI音乐初创公司,爱音于2020年左右获得了某大厂的投资。大厂投资爱音的逻辑并非认为AI音乐会对行业产生颠覆性作用,而是出于FOMO(害怕错过)的心态,因为当时爱音拿到了另一竞对大厂的投资意向书(TS)。
李立回忆起AI音乐的初衷,提到华语乐坛十年前开始显现的衰落。流水线批量制造的“神曲”和“电子垃圾”充斥市场,因此他们开始探索用AI音乐替代这些“电子垃圾”来实现商业化的可能性。
那么这些电子垃圾在音乐产业中的收入占比如何?李立透露,黄金时代的传统三大唱片公司之一索尼音乐在腾讯音乐的市场份额占比目前仅剩百分之一点几,而五年前包括索尼在内的三大唱片公司在腾讯音乐的市场份额占比高达百分之七十到八十。
从技术角度来说,AI音乐能达到电子垃圾的水准吗?李立告诉我,2020年他们的技术就已经达到了这个水准,并且在给某音乐平台提供AI音乐BGM技术服务后,获得了1000万用户的肯定。用户并未察觉这是AI生成的音乐,这让他们感到非常自豪。
然而,尽管AI音乐在技术和应用场景上已经到位,但商业化之路仍存在诸多障碍。一个主要原因是音乐产业的经济结构。在2020年腾讯音乐发布的一份产业报告中显示,每年产生的海量新歌中,只有一小部分能够被用户听到并反复播放,这些歌曲占据了行业的大部分收入。
这意味着用户的音乐消费需求是固定的,AI音乐并不会带来更大的需求增量,反而可能增加内容端的生产过度问题。数以万计的AI音乐或许只有少数几首会被大众听到,大多数则沉入电子荒原。
AI音乐的商业化也面临着行业巨头的抵制。掌握着内容分发权的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等平台并不乐意AI音乐动摇现有的产业格局。国内最早的AI音乐创业者王伟表示,他们通过AI音乐让普通用户也能生成自己的音乐表达,逐步构建AI音乐UGC平台。然而,这些平台型大厂对AI音乐构成的威胁非常警觉,并会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抵制。
在2020年,轩轩所在的大厂曾尝试推进AI音乐项目,但由于内部复杂的利益关系和不成熟的技术,项目推进遇到了重重阻碍。轩轩形容这一过程为“欲练此功,必先自宫”,即使自宫也未必成功。他举了柯达相机被自己发明的数码相机干掉的例子,说明大厂内部创新项目推进的困难。
大厂的心态往往是既想抓住AI音乐的机会,又不敢彻底投入。即便拥有广阔的行业资源积累和渠道优势,这些大厂的AI音乐产品始终没有太多声量。Suno的爆火再次引发了大厂对AI音乐的关注,虽然商业模式依旧有待探索,但更多的大厂选择了涉足这一领域。
AI音乐从业者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一方面,他们希望用AI改变现有产业充斥电子垃圾的现状;另一方面,商业化的困境和行业巨头的抵制让他们的努力显得犹如杯水车薪。新一轮的AI泡沫下,这样的故事仍在不断上演,困境中的创业者也不止冉冉一人。
AI音乐的发展,既充满机遇也面临挑战。在这条技术革命的道路上,如何找到商业化的突破口,并在行业巨头的夹缝中生存,是每一个AI音乐创业者需要面对的难题。
随着Suno的爆红,中国的AI音乐圈再次吸引了公众的目光。四年前,作为前头部大厂AI音乐产品负责人,轩轩观察到资本和大厂重新涌入这一领域。包括爱音在内的众多初创AI音乐公司也获得了新一轮融资。AI音乐终于真正进入大众视野,但也引发了一个新的隐忧:AI是否会导致更多的电子垃圾出现?
在上海国金中心附近的一座写字楼,我见到了爱音CEO李立。作为国内最早一批AI音乐初创公司,爱音于2020年左右获得了某大厂的投资。大厂投资爱音的逻辑并非认为AI音乐会对行业产生颠覆性作用,而是出于FOMO(害怕错过)的心态,因为当时爱音拿到了另一竞对大厂的投资意向书(TS)。
李立回忆起AI音乐的初衷,提到华语乐坛十年前开始显现的衰落。流水线批量制造的“神曲”和“电子垃圾”充斥市场,因此他们开始探索用AI音乐替代这些“电子垃圾”来实现商业化的可能性。
那么这些电子垃圾在音乐产业中的收入占比如何?李立透露,黄金时代的传统三大唱片公司之一索尼音乐在腾讯音乐的市场份额占比目前仅剩百分之一点几,而五年前包括索尼在内的三大唱片公司在腾讯音乐的市场份额占比高达百分之七十到八十。
从技术角度来说,AI音乐能达到电子垃圾的水准吗?李立告诉我,2020年他们的技术就已经达到了这个水准,并且在给某音乐平台提供AI音乐BGM技术服务后,获得了1000万用户的肯定。用户并未察觉这是AI生成的音乐,这让他们感到非常自豪。
然而,尽管AI音乐在技术和应用场景上已经到位,但商业化之路仍存在诸多障碍。一个主要原因是音乐产业的经济结构。在2020年腾讯音乐发布的一份产业报告中显示,每年产生的海量新歌中,只有一小部分能够被用户听到并反复播放,这些歌曲占据了行业的大部分收入。
这意味着用户的音乐消费需求是固定的,AI音乐并不会带来更大的需求增量,反而可能增加内容端的生产过度问题。数以万计的AI音乐或许只有少数几首会被大众听到,大多数则沉入电子荒原。
AI音乐的商业化也面临着行业巨头的抵制。掌握着内容分发权的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等平台并不乐意AI音乐动摇现有的产业格局。国内最早的AI音乐创业者王伟表示,他们通过AI音乐让普通用户也能生成自己的音乐表达,逐步构建AI音乐UGC平台。然而,这些平台型大厂对AI音乐构成的威胁非常警觉,并会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抵制。
在2020年,轩轩所在的大厂曾尝试推进AI音乐项目,但由于内部复杂的利益关系和不成熟的技术,项目推进遇到了重重阻碍。轩轩形容这一过程为“欲练此功,必先自宫”,即使自宫也未必成功。他举了柯达相机被自己发明的数码相机干掉的例子,说明大厂内部创新项目推进的困难。
大厂的心态往往是既想抓住AI音乐的机会,又不敢彻底投入。即便拥有广阔的行业资源积累和渠道优势,这些大厂的AI音乐产品始终没有太多声量。Suno的爆火再次引发了大厂对AI音乐的关注,虽然商业模式依旧有待探索,但更多的大厂选择了涉足这一领域。
AI音乐从业者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一方面,他们希望用AI改变现有产业充斥电子垃圾的现状;另一方面,商业化的困境和行业巨头的抵制让他们的努力显得犹如杯水车薪。新一轮的AI泡沫下,这样的故事仍在不断上演,困境中的创业者也不止冉冉一人。
AI音乐的发展,既充满机遇也面临挑战。在这条技术革命的道路上,如何找到商业化的突破口,并在行业巨头的夹缝中生存,是每一个AI音乐创业者需要面对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