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瑞德里希4th on Nostr: 在历史长河里涌动的,是故事的洪流。 ...
在历史长河里涌动的,是故事的洪流。
是无数人用自己一生的故事汇成的洪流。也是无数讲故事的人和听故事的人,被故事改变了命运的人汇成的洪流。
人是活在故事里的。
我们的身体活在现实里,严格遵循客观规律,我们的心灵却活在故事里,遵循着故事的指引。
在用人类自身构成的网络里, 若说语言交流是承载信息交互功能的网线,故事就是网线中的数据流。
我们通过倾听已发生过的故事“下载”信息,增加对世界的了解,填充脑内的“数据库”。我们也通过编织未发生的故事推演未来,通过分享这些故事把别人拉进“创造未来”的合作团队。
我们在心灵空间里积攒数据,但我们感知到的一直是“积攒故事”。我们在社交网络中分发数据,但我们感知到的一直是“讲述故事”。
作为信息生物,人与人的差别,很大程度上就是故事的差别。
只是太多人没能看清人类“信息生物”这一本质,误把肤色、发型等肉体特征看成了差别的来源。
但回头看一眼最原始的部落,看一眼用不同起源神话辨识部落身份的早期人类,低头看一眼自己,看一眼人们在工作场景中因对“故事”的理解差异造成的分歧,一切就豁然开朗。
我们是信息生物,而且在心灵世界里,在虚拟空间中,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生命,是由故事组成的。
而我们与他人的心灵联系,是靠拥有同一个故事、分享同一个故事缔结。
不要忘记,人类是热爱“节约用脑”的生物。也不要忘记,和这个世界的辽阔宏大相比,人脑的容量,个人能记住的故事总数不值一提。
所以我们很容易在需要与他人分享同一个故事时,选择一个更简短的故事。我们喜欢忽略细节,简化人生。
正是这种对“简化”的追求,让我们用“刻板印象”替代对具体的人的深入了解,让我们一看到“河南人”就想到偷井盖,一看到深肤色就以为对方来自非洲。
也正是这种对简化的追求,令为了构建合作关系需要分享同一个故事的人们,自然而然的倾向于最简单的故事版本。
阴谋论是什么?
是世界观的“少儿版”,是都市传说,是现代人的神话。
是足够吸引人的故事。
它足够简化,它把复杂的现实简化为你能“看懂”的简单剧情,即使为此需要牺牲真实性。因为足够简化,它做到了足够“亲民”,在降低认知门槛后,它比复杂的真相更便于传播,于是它哪怕和事情的真相比起来离题万里,也能象一部流行小说、热门电影那样找到足够的粉丝,并让粉丝们因为彼此共有同一个故事,象拥有同一个起源神话的原始部落民那样对彼此产生亲近与认同。
也让阴谋论的信徒们在面对拒绝了阴谋论的其他人时,因为对故事的态度分别,产生如同持有不同起源神话的不同部落之间的心理隔膜。
阴谋论真正的力量不是来自谎言。
是来自我们在漫长的进化史中养成的对简单故事的偏好,和与身边拥有同一个故事的人保持亲近感的心理需要。
人类是害怕孤独的,因为我们的灵魂从来都不是为独自生活而铸造的。没有人天生就是“单机版”,我们在上百万年的群居生活中,早就习惯了借助他人的眼耳保持对环境信息的探查能力,早就习惯了频繁与他人交流,让自己不会“断网”。
而在“联网”时,我们最优先要连结的,总是那些让我们感到安全与亲近的,和我们拥有同一个故事,相信同一个神话的人,是我们的“部落同胞”。
天地辽廓,世界宏大,而人类渺小。
人们愿意相信阴谋论,不是因为阴谋论本身有多合理,而是因为愿意相信其他的“信徒”,那些精神空间里的“部落同胞”。他们需要和那些因为认知门槛过高无法“下载”更复杂故事的同类,抱团取暖。
你无法说服一个阴谋论信徒放弃他的信仰。因为这对他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故事,一种对现实的解释,也是一块进入同一个精神空间的敲门砖,一张辨识部落身份的证件,一根让他从同类那里源源获得安全感亲近感的输血管。
当你要他放弃信仰的时候,你要他放弃的是一整个已经接纳了他的部落,斩断的是他在精神空间里作为信息生物,作为局域网一分子,与同胞们的血肉相连。
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在人类的知识宝库中,存量故事是越来越多了。
数据量在增加。
但人类的硬件升级,头脑容量的升级,沟通效率的升级,速率远不及软件升级。
在最贴近真实的“世界观故事”因科学家们研究成果的积累,不断填充新的细节,体积不断膨胀时,共享这个最贴近真实的长篇故事的认知门槛也在不断提高。
有足够认知能力共享最真实世界观故事的人数,越来越少。属于他们的部落,规模越来越小。
而逃不过心理规律,同样会对共享故事的人产生亲近感,对无法共享故事的人产生心理隔膜的他们,正在让自己的部落,成为一个被边缘化的部落。
如果他们不反思,不起而自卫。
认知战是什么?
是精神空间里的部落战争。
凝聚部落士气的,是共享的故事,是编撰故事的有心人精心绘制的图腾。
那些自以为最了解真实世界的少数派正在输掉这场战争。
他们的确比阴谋论信徒更了解真实世界,但他们还不够了解,不够了解这场发生在部落与部落之间、故事与故事之间的战争。他们还太过轻视故事的力量。
是无数人用自己一生的故事汇成的洪流。也是无数讲故事的人和听故事的人,被故事改变了命运的人汇成的洪流。
人是活在故事里的。
我们的身体活在现实里,严格遵循客观规律,我们的心灵却活在故事里,遵循着故事的指引。
在用人类自身构成的网络里, 若说语言交流是承载信息交互功能的网线,故事就是网线中的数据流。
我们通过倾听已发生过的故事“下载”信息,增加对世界的了解,填充脑内的“数据库”。我们也通过编织未发生的故事推演未来,通过分享这些故事把别人拉进“创造未来”的合作团队。
我们在心灵空间里积攒数据,但我们感知到的一直是“积攒故事”。我们在社交网络中分发数据,但我们感知到的一直是“讲述故事”。
作为信息生物,人与人的差别,很大程度上就是故事的差别。
只是太多人没能看清人类“信息生物”这一本质,误把肤色、发型等肉体特征看成了差别的来源。
但回头看一眼最原始的部落,看一眼用不同起源神话辨识部落身份的早期人类,低头看一眼自己,看一眼人们在工作场景中因对“故事”的理解差异造成的分歧,一切就豁然开朗。
我们是信息生物,而且在心灵世界里,在虚拟空间中,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生命,是由故事组成的。
而我们与他人的心灵联系,是靠拥有同一个故事、分享同一个故事缔结。
不要忘记,人类是热爱“节约用脑”的生物。也不要忘记,和这个世界的辽阔宏大相比,人脑的容量,个人能记住的故事总数不值一提。
所以我们很容易在需要与他人分享同一个故事时,选择一个更简短的故事。我们喜欢忽略细节,简化人生。
正是这种对“简化”的追求,让我们用“刻板印象”替代对具体的人的深入了解,让我们一看到“河南人”就想到偷井盖,一看到深肤色就以为对方来自非洲。
也正是这种对简化的追求,令为了构建合作关系需要分享同一个故事的人们,自然而然的倾向于最简单的故事版本。
阴谋论是什么?
是世界观的“少儿版”,是都市传说,是现代人的神话。
是足够吸引人的故事。
它足够简化,它把复杂的现实简化为你能“看懂”的简单剧情,即使为此需要牺牲真实性。因为足够简化,它做到了足够“亲民”,在降低认知门槛后,它比复杂的真相更便于传播,于是它哪怕和事情的真相比起来离题万里,也能象一部流行小说、热门电影那样找到足够的粉丝,并让粉丝们因为彼此共有同一个故事,象拥有同一个起源神话的原始部落民那样对彼此产生亲近与认同。
也让阴谋论的信徒们在面对拒绝了阴谋论的其他人时,因为对故事的态度分别,产生如同持有不同起源神话的不同部落之间的心理隔膜。
阴谋论真正的力量不是来自谎言。
是来自我们在漫长的进化史中养成的对简单故事的偏好,和与身边拥有同一个故事的人保持亲近感的心理需要。
人类是害怕孤独的,因为我们的灵魂从来都不是为独自生活而铸造的。没有人天生就是“单机版”,我们在上百万年的群居生活中,早就习惯了借助他人的眼耳保持对环境信息的探查能力,早就习惯了频繁与他人交流,让自己不会“断网”。
而在“联网”时,我们最优先要连结的,总是那些让我们感到安全与亲近的,和我们拥有同一个故事,相信同一个神话的人,是我们的“部落同胞”。
天地辽廓,世界宏大,而人类渺小。
人们愿意相信阴谋论,不是因为阴谋论本身有多合理,而是因为愿意相信其他的“信徒”,那些精神空间里的“部落同胞”。他们需要和那些因为认知门槛过高无法“下载”更复杂故事的同类,抱团取暖。
你无法说服一个阴谋论信徒放弃他的信仰。因为这对他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故事,一种对现实的解释,也是一块进入同一个精神空间的敲门砖,一张辨识部落身份的证件,一根让他从同类那里源源获得安全感亲近感的输血管。
当你要他放弃信仰的时候,你要他放弃的是一整个已经接纳了他的部落,斩断的是他在精神空间里作为信息生物,作为局域网一分子,与同胞们的血肉相连。
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在人类的知识宝库中,存量故事是越来越多了。
数据量在增加。
但人类的硬件升级,头脑容量的升级,沟通效率的升级,速率远不及软件升级。
在最贴近真实的“世界观故事”因科学家们研究成果的积累,不断填充新的细节,体积不断膨胀时,共享这个最贴近真实的长篇故事的认知门槛也在不断提高。
有足够认知能力共享最真实世界观故事的人数,越来越少。属于他们的部落,规模越来越小。
而逃不过心理规律,同样会对共享故事的人产生亲近感,对无法共享故事的人产生心理隔膜的他们,正在让自己的部落,成为一个被边缘化的部落。
如果他们不反思,不起而自卫。
认知战是什么?
是精神空间里的部落战争。
凝聚部落士气的,是共享的故事,是编撰故事的有心人精心绘制的图腾。
那些自以为最了解真实世界的少数派正在输掉这场战争。
他们的确比阴谋论信徒更了解真实世界,但他们还不够了解,不够了解这场发生在部落与部落之间、故事与故事之间的战争。他们还太过轻视故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