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t-w on Nostr: 老蛮频道视频转换文字 : 造反者们第四部: 太平魔国 (上) ...
老蛮频道视频转换文字 :
造反者们第四部:
太平魔国 (上)
洪秀全于公元1814年出生于广州市花都区一个农民家庭,在这个传统的广府人聚集之地,洪秀全洪家却是个从梅州地区迁居而来的普通客家人,家境勉强,算得上温饱。洪秀全也没有什么读书的天赋,语言天赋更是略等于0,他一辈子都讲一口标准的客家话,广府白话说的磕磕巴巴,北京官话更是完全不会讲。
洪家含辛茹苦供洪秀全读书,不过洪秀全的一生都只是个童生,相当于初中学历,考了4次秀才都考不过。有理由怀疑,洪秀全考不过秀才的根本原因在于他连最基本的语言关都过不了。考秀才的标准考题需做两篇八股文章与一篇诗词,诗词就不用说了,八股文章拆开来,其实每一句都是严格讲究对仗的诗文,对平仄韵脚有很高的要求。洪秀全的文化水平本来就低,并且他一辈子只能讲客家话,连广府白话都学不好,对于北京官话更是一窍不通,他根本就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诗词,当然也更不可能写出有档次的八股文章。
在这里我很有必要放上一首洪秀全在南京登基之后御笔亲题的诗作:
一眼看见心花开,大福娘娘天上来,一眼看见心火起,薄福娘娘该打死。
注意,这首狗屁不通的烂诗被正儿八经的收录进了太平天国正式刊发的天府诗集中,充分暴露了这个正确的文盲本色。
洪秀全就这么瞎混日子,混到1830年,他16岁的时候终于混不下去了。
在当时的社会,这已经是完全成年的年龄,他贫穷的家庭也不肯继续供养他。此时的他除了稍微认识几个字之外,一无是处,没有社交,也没有任何谋生技能。
幸运的是他被村里的私塾聘请为教书先生,虽然他的文化水平低劣的可怜,不过给村里的娃娃做做启蒙教育也算够了,每个月能挣几个铜板可以补贴一下家用。洪秀全对这样的生活十分满足,于是又继续混,一直混到1843年。此时的他已经年满29岁,在当时来说他已经算是中年人了,此时的他已经结婚,娶了当地的一个客家女子赖莲英,还生了个儿子,如果不发生什么意外的话,这位勉强算是粗通文墨的普通客家人,就要这么度过自己平凡无奇的一生了。
然而历史的齿轮在此刻开始转动。1843年,洪秀全身边出现了一位真正的奇人冯云山,他一手一脚创造了拜上帝教这样的奇葩邪教,并将洪秀全这样的傀儡推上了教主的位置,然后做了一辈子的傀儡。所以且让我们将视线从洪秀全转向冯云山,看看这位搅动风云的大人物到底从何而来?
冯云山的出身背景表面上看起来跟洪秀全很像,这位客家人祖籍广东河源,同样是举家迁居花都,同样与周围的广府人格格不入。冯云山也读过四书五经,考过科举,成绩同样很差,一辈子也都是童生,同样没能考上秀才。要说冯家和洪家的最大区别其实就是一点,冯云山家族有钱,非常非常有钱,跟冯云山家族相比,洪秀全家族简直就是叫花子,只不过作为客家人家庭,被主流的广府人社会天然排斥,无论经商还是从政都不得其门而入。
然而冯家居然能积累巨额财富,唯一的解释就是冯云山家族全都是天地会的大佬。
话说天地会的起源众说纷纭,这其中最可信的说法是郑成功东渡台湾之后留在大陆的暗谍组织,其核心
成员多为明朝的军官及其后人,专门负责暗中收集军事情报,团结反清力量,以图恢复汉人的江山,也就是所谓反清复明。在此后的岁月里,广东地区的天地会逐渐与白莲教合流在暗中积蓄力量。这支合流之后的势力有一个更加广为人知的名字:洪门。冯云山在广东各地广泛游历,结交朋友,扩张反清势力,并在香港加入了基督教。
作为洪门的核心成员,冯云山敏锐的意识到,无论是天地会反清复明的主张,还是白莲教为维护光明而杀人的教义。在当时来说其实都已经过时了,无法吸纳广泛的民众支持。而此时的基督教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淬炼,核心教义相对中世纪来说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的基督教支持天赋人权人人平等,尊重生命权和财产权,宣讲人间大爱,神爱世人。这样的教义只要稍加改造,引入白莲教之中勇于抗争的部分内容,就可以打造成最适合中国人的全新宗教。
于是1843年,在冯云山的推动之下,拜上帝教横空出世,它的核心教义是在上帝眼中人人生而平等,而人世间之所以存在种种的不公平,乃是妖魔作祟,以致黑暗笼罩人间。为了匡扶正义驱除黑暗,上帝会将自己的子嗣降临到人间,征集信徒一起斩妖除魔,在此过程中牺牲的勇士可以进入天堂,享受无尽之福。这一套宣扬造反有理的拜上帝教教义,在广府地区并没能得到很好的传播,毕竟广府地区商贸发达,最底层的老百姓在码头上卖苦力扛包也能养齐活,远远没有穷到活不下去的程度。
并且鸦片战争之后,广府地区作为殖民英军军舰的军事重镇,满清朝廷调集重兵把守,可以说是兵强马壮,在广府地区发起造反运动的难度实在太大,不过冯云山自有办法,他敏锐的找到了一个真正适合造反的好地方,广西。
此时广西地区的正规军全都调到了广东,广西当地只剩下一些地方团练、部队,对基层的管制因此大幅放松。
当时两广之间的商贸往来主要是靠河运,广西贵港地区乃至广西第一大内河港所在地,作为链接两广河运商贸的重地,贵港地区当然一直都是洪门的活动中心,洪门在当地有着长期的经营,人脉资源深厚。最关键的是1840年之后,广西连年发作水旱灾害,而刚刚在鸦片战争中遭遇惨败的满清朝廷根本无力赈灾,只能放任灾民自生自灭。
在这种连年天灾的背景下,广西的客家人与本土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客家人毕竟根基不深,生活更加困苦,已经到了集体饿死的边缘。而广西本地人有着多年积累,相互扶持之下,好歹还能勉强维持不死,人类的天性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广西的客家人与本土人之间的矛盾,因此根本就不可调和。
为了争夺生存资源,双方连续爆发血拼,大规模的暴乱已经是一触即发。
1844年,冯云山带着傀儡洪秀全一起到广西贵港,向水深火热的客家人传播拜上帝教。洪秀全在广西待了几个月就被赶回了广州,冯云山继续在贵港地区活动,并一手创建起了拜上帝教的核心领导组织,一边是贵港本地的客家家族首领,包括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人,他们负责发动本地的客家山民,另一边则是洪门广西地区的首领,包括罗大纲、任文平等人,他们将在江上讨生活的洪门会中组建成一支强大的水军。
冯云山通过拜上帝教这个奇怪的宗教组织,一步步的整合了洪门的势力和广西贵港的客家人势力,向着造反的终极目标迅速迈进。
到1850年,冯云山扎根广西整整7年,终于积累起了足够强大的造反力量。而在此期间作为傀儡的洪秀全,只不过是有一搭没一搭的来过两次广西,平时他主要就是在广州瞎混,担任乡村的工作,每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
期间洪秀全还突发奇想,想要抛开拜上帝教这个邪教,在广州的基督教堂正式受洗,成为一名正宗的基督教徒。不过教堂的神父跟他聊了聊天,发现这厮根本就没有读过原版的圣经,他瞎扯出来的拜上帝教教义。所谓圣子下凡拯救世人,在神父看来纯属异端邪说,简直就不可饶恕。于是神父勃然大怒,将他赶出了教堂。
洪秀全灰头土脸的回到村里,继续过他平凡的生活。
就洪秀全这样的人,不学无术,浑浑噩噩,唯一的能够起到的作用就是当成傀儡摆在台面上,作为邪教组织造反的吉祥物。
各位,你们一定要理解在台上摆一个傀儡的重要性,造反始终都是一件非常敏感的事。洪门子弟也是拖家带口,家族人丁兴旺,一旦造反不成,轻则人头落地,重则株连九族。作为造反的头领,基本上注定了全家死绝的命运。
将洪秀全这种不学无术的白痴摆到台上当傀儡,所有人都可以安心造反,不用担心退路问题。
于是像冯云山、杨秀清这样的枭雄人物,全都在表面上,尊奉洪秀全为所谓的教主,在正式造反之后,又封洪秀全为天王,搞得他好像很有权威一样。
不过洪秀全从来就没有得到过权力,他一生都坐在台上扮演吉祥物,作为一名白痴来说,他演的也还不错。
1850年夏季,冯云山等人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向贵港地区的教民发出集结令,群聚金田村展开军事训练,周边地区贫苦至极的客家山民纷纷聚集而来,这已经算是正式发动起义了。而兵力匮乏的广西官府对此完全就是不闻不问,假装看不到。
就这样闹到1851年1月,完成集结和训练的起义军走出金田村,建好太平天国,正式发动起义。不过这场金田起义从一开始就不顺利,被冯云山强行合在一起的客家山民与洪门会众之间本来就缺乏统一的政治理念,客家山民大都是赤诚的拜上帝教徒,一心想着杀光广西本土人,霸占他们的田地,分光他们的财产。而洪门会众则一心想要推翻满清的黑暗统治,重建汉族的治理秩序。
对于搞大屠杀,洪门会中有着骨子里的反感,根本就不可能同意客家山民的那一套造反思路。双方在造反理念上存在这样尖锐的矛盾,根本就不可调和。此前在筹备起义的阶段,这种矛盾还能掩盖住,但是一旦正式启事,这样的矛盾就爆发了出来。
于是金田起义军刚刚走出金田村,就遭遇了一连串的军事失败。虽然广西格州城普遍缺军少将,只有一帮从未接受过军事训练的民兵进行把守,而金田起义军方面人多势众,但是几乎连一个州城都攻不进去,也无从获得补给。一直拖到1851年9月,以洪门会众为主力的水军攻击了永安城,也就是今天的广西梧州,起义军才算是占据了一个能够让将士们吃顿饱饭的州城。
在这里起义军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权力博弈,史称永安建制。这场博弈的结果是客家山民大获全胜,而洪门会众被彻底的边缘化退出了核心的决策层。
具体的表现就是起义军建立了所谓的五王决策体制,客家山民占据了其中4个王位,分别是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辉、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而洪门只有一个南王冯云山,这个五王决策讲究少数服从多数,并且全都要受东王杨秀清节制。也就是说,洪门因此彻底丧失了话语权。
在这里顺带说一下,此时洪秀全被尊封为所谓天王,不过他连参与决策会议的资格都没有。除了蹲在台上继续扮演吉祥物,洪秀全对于整场起义运动没有任何作用。
永安建制完成之后,掌握了权力的客家四王杨潇为始,开始干两件事,第一在全城疯狂的屠杀富人搜刮财产,归入所谓的圣库,其实就是被这四王私分了。第二,在起义军内部大肆清洗洪门的势力,不接受拜上帝教教义的洪门会中,被杀的杀,关的关。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来自湖南的洪门首领洪大全,此人在金田起义之初就兴冲冲的率领大批会众前来参与,然后因为理念不合,洪大全坚决制止客家山民的大屠杀行为,因此发生了多次武装冲突。
在永安建制期间洪大全试图逃走,但是被抓了回来,此后他就被长期关押,因为他在洪门的地位非常高,客家四王不敢亲自动手杀他。但是客家四王干了一件更加可耻的事,他们将洪大权送给了清朝官兵,于是洪大权很快就被朝廷公开处决。这一件事的性质实在是过于恶劣,洪门会众当然也不可能坐以待毙,等着客家四王来杀,他们当即与太平军决裂,彻底退出了太平天国运动。
这其中湖南的洪门会众为了给首领洪大全报仇,因此集体选择加入曾国藩组建的湘军,与太平军展开了生死决战。而两广地区的洪门会众在脱离太平军之后,选择继续积蓄势力。
到1854年的时候,他们自行在粤西地区发动起义,建立大成国,实际控制两广交界地区,一直坚持到1864年,与太平天国分庭抗礼。在太平天国的势力如日中天,控制大半个南中国并展开大屠杀的时候,他也没有能够进入两广地区,这其中的原因只有一个,洪门群英的坚决阻击,不允许太平天国的一兵一卒重新踏入两广,来一个就杀一个,比杀清狗还要坚决。
客家四王在永安折腾了大半年,将永安城内的富户全部杀光,财产都分了个干净,杀完有钱人就开始掠夺平民百姓,挨家挨户的杀人,就这么一直杀到1852年4月,整个城市已经被太平军杀得干干净净,街上再也没有一个活人。
太平军迫于无奈,于是撤出永安,挥军北上,试图攻入桂林,继续烧杀抢掠。
此时此刻的满清朝廷还没有从鸦片战争的失败中恢复元气,也依然没有派出正规军前来围剿太平军,一直跟在太平军后面围追堵截的,其实也就是广西当地的团练部队,也就是民兵而已。然而此时的太平军清洗了洪门势力,已经毫无战斗力可言。
面对追击而来的广西团练,太平军被打得落荒而逃。
广西的客家山民本身只不过是乌合之众而已,没有纪律性,也不懂得打仗。太平军一路逃窜,一路裹挟沿途的客家山民到桂林城下的时候已经聚集起了10万杂兵。但是面对桂林城墙上的团练队伍,太平军连一战之力都没有,10万人里面勉强挑选出了几百名勇士,稍微尝试了一下攻城,城墙上扔了几块石头下来,这几百勇士就哭爹叫娘的逃了回来,就这样的战况,当然不能继续攻城了,于是太平军只能分散流窜,被衔尾而来的广西团练部队打得哭爹喊娘。
到了这种时候,客家四王犹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完全想不出对策,而一手创办了拜上帝教的南王冯云山,在此刻挺身而出,他说服客家四王改变策略,集中兵力向防御空虚的湖南进军。
不过冯云山的身份实在尴尬,他一方面是拜上帝教的创始人,另一方面他又是洪门的大佬,最麻烦的是这个人还不肯自己乖乖的退出太平军,怎么处置冯云山?原本让客家四王十分为难,现在太平军都要离开广西,杀进湖南了,于情于理都必须要杀一个重量级人物祭旗,冯云山的人头当然就是最好的祭品。
于是1852年6月,太平军刚刚行军到广西与湖南交界处的泉州,冯云山就突然暴毙,死无全尸。客家四王宣称他是死于清军在几公里外发射的火炮。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这当然就是瞎扯淡。
冯云山死后,太平军就彻底魔化,丧失了所有的严肃性和纪律性。对于拜上帝教,客家四王想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你洪秀全是上帝的二儿子下凡,作为傀儡坐上了天王的位置。没关系,我杨秀清可以假装上帝本人下凡附体,号称天父,比你天王还要高一级。其他各王也都纷纷宣称自己是上帝的某个直系血亲,一时间群魔乱舞,乌烟瘴气。而为了激励士气,客家四王悍然宣布,凡是打进一个城就要屠掉一个城,全城上下一个不留,以屠城作为激励手段,在中国早期的造反史上确实是屡见不鲜,不过那都是流民作乱,以宗教为名展开的起义,无论是太平道还是明教,全都只杀权贵,对平民百姓秋毫无犯。
而太平天国号称尊奉拜上帝教,核心教义是神爱世人,人人平等,却以疯狂屠杀作为激励手段。对此我只能说这客家四王就是人间恶魔。
第一座被太平军屠掉的城就是泉州城。屠城之后,愚昧的广西客家山民手上沾满了底层贫苦同胞的血,自此就走上了疯狂杀戮的魔化之路。只不过魔化之后的太平军士兵悍不畏死,战斗力方面也因此出现了显著提升。在深入湖南境内之后,太平魔军连续攻克永州和郴州,在破城之后展开大屠杀,城内不分男女老少,全都被太平魔军杀光。湖南的乡绅百姓闻之大怒,纷纷出钱出力组建团联。原本在家守孝的曾国藩对此勃然大怒,他拍案而起,开始着手组建湘军。
1852年9月,太平魔军围攻长沙,太平魔军围攻三个月无法攻克,西王萧朝贵战死,结束了他卑劣的人生。太平军对长沙无可奈何,转而继续北上,攻占了岳阳,然后展开屠城,连狗都没放过。此时的太平军已经彻底魔化,无法停下杀戮的脚步了,唯有展开一刻不停的杀戮,才能维持这支太平魔军的军心,不至于反噬此刻还活着的客家三王。
在屠光岳阳城之后,太平魔军沿长江而下,于1853年1月攻占武昌,照例展开屠城,随后他们沿江而下,兵锋直逼九江,到这个时候,满清朝廷终于反应了过来,开始以国战的姿态调集重兵围攻太平军。
然而此时的太平军在连续的屠城大战之后已经再次谋划升级,一大批的基层的太平军将领成长了起来,并掌握了真正的战争技能。满清朝廷的一些日常就是吃喝玩乐的八旗子弟,根本就不是这只嗜血魔军的对手。太平军沿江而下攻占九江,非常熟练的屠城之后当即直袭南京。1853年3月,太平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占了南京。这一次杀戮成性的太平魔军终于暂时停下了屠城的步伐。
3月底客家三王陆续进城,正式宣布以南京为都城建立太平天国政权。
造反者们第四部:
太平魔国 (上)
洪秀全于公元1814年出生于广州市花都区一个农民家庭,在这个传统的广府人聚集之地,洪秀全洪家却是个从梅州地区迁居而来的普通客家人,家境勉强,算得上温饱。洪秀全也没有什么读书的天赋,语言天赋更是略等于0,他一辈子都讲一口标准的客家话,广府白话说的磕磕巴巴,北京官话更是完全不会讲。
洪家含辛茹苦供洪秀全读书,不过洪秀全的一生都只是个童生,相当于初中学历,考了4次秀才都考不过。有理由怀疑,洪秀全考不过秀才的根本原因在于他连最基本的语言关都过不了。考秀才的标准考题需做两篇八股文章与一篇诗词,诗词就不用说了,八股文章拆开来,其实每一句都是严格讲究对仗的诗文,对平仄韵脚有很高的要求。洪秀全的文化水平本来就低,并且他一辈子只能讲客家话,连广府白话都学不好,对于北京官话更是一窍不通,他根本就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诗词,当然也更不可能写出有档次的八股文章。
在这里我很有必要放上一首洪秀全在南京登基之后御笔亲题的诗作:
一眼看见心花开,大福娘娘天上来,一眼看见心火起,薄福娘娘该打死。
注意,这首狗屁不通的烂诗被正儿八经的收录进了太平天国正式刊发的天府诗集中,充分暴露了这个正确的文盲本色。
洪秀全就这么瞎混日子,混到1830年,他16岁的时候终于混不下去了。
在当时的社会,这已经是完全成年的年龄,他贫穷的家庭也不肯继续供养他。此时的他除了稍微认识几个字之外,一无是处,没有社交,也没有任何谋生技能。
幸运的是他被村里的私塾聘请为教书先生,虽然他的文化水平低劣的可怜,不过给村里的娃娃做做启蒙教育也算够了,每个月能挣几个铜板可以补贴一下家用。洪秀全对这样的生活十分满足,于是又继续混,一直混到1843年。此时的他已经年满29岁,在当时来说他已经算是中年人了,此时的他已经结婚,娶了当地的一个客家女子赖莲英,还生了个儿子,如果不发生什么意外的话,这位勉强算是粗通文墨的普通客家人,就要这么度过自己平凡无奇的一生了。
然而历史的齿轮在此刻开始转动。1843年,洪秀全身边出现了一位真正的奇人冯云山,他一手一脚创造了拜上帝教这样的奇葩邪教,并将洪秀全这样的傀儡推上了教主的位置,然后做了一辈子的傀儡。所以且让我们将视线从洪秀全转向冯云山,看看这位搅动风云的大人物到底从何而来?
冯云山的出身背景表面上看起来跟洪秀全很像,这位客家人祖籍广东河源,同样是举家迁居花都,同样与周围的广府人格格不入。冯云山也读过四书五经,考过科举,成绩同样很差,一辈子也都是童生,同样没能考上秀才。要说冯家和洪家的最大区别其实就是一点,冯云山家族有钱,非常非常有钱,跟冯云山家族相比,洪秀全家族简直就是叫花子,只不过作为客家人家庭,被主流的广府人社会天然排斥,无论经商还是从政都不得其门而入。
然而冯家居然能积累巨额财富,唯一的解释就是冯云山家族全都是天地会的大佬。
话说天地会的起源众说纷纭,这其中最可信的说法是郑成功东渡台湾之后留在大陆的暗谍组织,其核心
成员多为明朝的军官及其后人,专门负责暗中收集军事情报,团结反清力量,以图恢复汉人的江山,也就是所谓反清复明。在此后的岁月里,广东地区的天地会逐渐与白莲教合流在暗中积蓄力量。这支合流之后的势力有一个更加广为人知的名字:洪门。冯云山在广东各地广泛游历,结交朋友,扩张反清势力,并在香港加入了基督教。
作为洪门的核心成员,冯云山敏锐的意识到,无论是天地会反清复明的主张,还是白莲教为维护光明而杀人的教义。在当时来说其实都已经过时了,无法吸纳广泛的民众支持。而此时的基督教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淬炼,核心教义相对中世纪来说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的基督教支持天赋人权人人平等,尊重生命权和财产权,宣讲人间大爱,神爱世人。这样的教义只要稍加改造,引入白莲教之中勇于抗争的部分内容,就可以打造成最适合中国人的全新宗教。
于是1843年,在冯云山的推动之下,拜上帝教横空出世,它的核心教义是在上帝眼中人人生而平等,而人世间之所以存在种种的不公平,乃是妖魔作祟,以致黑暗笼罩人间。为了匡扶正义驱除黑暗,上帝会将自己的子嗣降临到人间,征集信徒一起斩妖除魔,在此过程中牺牲的勇士可以进入天堂,享受无尽之福。这一套宣扬造反有理的拜上帝教教义,在广府地区并没能得到很好的传播,毕竟广府地区商贸发达,最底层的老百姓在码头上卖苦力扛包也能养齐活,远远没有穷到活不下去的程度。
并且鸦片战争之后,广府地区作为殖民英军军舰的军事重镇,满清朝廷调集重兵把守,可以说是兵强马壮,在广府地区发起造反运动的难度实在太大,不过冯云山自有办法,他敏锐的找到了一个真正适合造反的好地方,广西。
此时广西地区的正规军全都调到了广东,广西当地只剩下一些地方团练、部队,对基层的管制因此大幅放松。
当时两广之间的商贸往来主要是靠河运,广西贵港地区乃至广西第一大内河港所在地,作为链接两广河运商贸的重地,贵港地区当然一直都是洪门的活动中心,洪门在当地有着长期的经营,人脉资源深厚。最关键的是1840年之后,广西连年发作水旱灾害,而刚刚在鸦片战争中遭遇惨败的满清朝廷根本无力赈灾,只能放任灾民自生自灭。
在这种连年天灾的背景下,广西的客家人与本土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客家人毕竟根基不深,生活更加困苦,已经到了集体饿死的边缘。而广西本地人有着多年积累,相互扶持之下,好歹还能勉强维持不死,人类的天性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广西的客家人与本土人之间的矛盾,因此根本就不可调和。
为了争夺生存资源,双方连续爆发血拼,大规模的暴乱已经是一触即发。
1844年,冯云山带着傀儡洪秀全一起到广西贵港,向水深火热的客家人传播拜上帝教。洪秀全在广西待了几个月就被赶回了广州,冯云山继续在贵港地区活动,并一手创建起了拜上帝教的核心领导组织,一边是贵港本地的客家家族首领,包括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人,他们负责发动本地的客家山民,另一边则是洪门广西地区的首领,包括罗大纲、任文平等人,他们将在江上讨生活的洪门会中组建成一支强大的水军。
冯云山通过拜上帝教这个奇怪的宗教组织,一步步的整合了洪门的势力和广西贵港的客家人势力,向着造反的终极目标迅速迈进。
到1850年,冯云山扎根广西整整7年,终于积累起了足够强大的造反力量。而在此期间作为傀儡的洪秀全,只不过是有一搭没一搭的来过两次广西,平时他主要就是在广州瞎混,担任乡村的工作,每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
期间洪秀全还突发奇想,想要抛开拜上帝教这个邪教,在广州的基督教堂正式受洗,成为一名正宗的基督教徒。不过教堂的神父跟他聊了聊天,发现这厮根本就没有读过原版的圣经,他瞎扯出来的拜上帝教教义。所谓圣子下凡拯救世人,在神父看来纯属异端邪说,简直就不可饶恕。于是神父勃然大怒,将他赶出了教堂。
洪秀全灰头土脸的回到村里,继续过他平凡的生活。
就洪秀全这样的人,不学无术,浑浑噩噩,唯一的能够起到的作用就是当成傀儡摆在台面上,作为邪教组织造反的吉祥物。
各位,你们一定要理解在台上摆一个傀儡的重要性,造反始终都是一件非常敏感的事。洪门子弟也是拖家带口,家族人丁兴旺,一旦造反不成,轻则人头落地,重则株连九族。作为造反的头领,基本上注定了全家死绝的命运。
将洪秀全这种不学无术的白痴摆到台上当傀儡,所有人都可以安心造反,不用担心退路问题。
于是像冯云山、杨秀清这样的枭雄人物,全都在表面上,尊奉洪秀全为所谓的教主,在正式造反之后,又封洪秀全为天王,搞得他好像很有权威一样。
不过洪秀全从来就没有得到过权力,他一生都坐在台上扮演吉祥物,作为一名白痴来说,他演的也还不错。
1850年夏季,冯云山等人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向贵港地区的教民发出集结令,群聚金田村展开军事训练,周边地区贫苦至极的客家山民纷纷聚集而来,这已经算是正式发动起义了。而兵力匮乏的广西官府对此完全就是不闻不问,假装看不到。
就这样闹到1851年1月,完成集结和训练的起义军走出金田村,建好太平天国,正式发动起义。不过这场金田起义从一开始就不顺利,被冯云山强行合在一起的客家山民与洪门会众之间本来就缺乏统一的政治理念,客家山民大都是赤诚的拜上帝教徒,一心想着杀光广西本土人,霸占他们的田地,分光他们的财产。而洪门会众则一心想要推翻满清的黑暗统治,重建汉族的治理秩序。
对于搞大屠杀,洪门会中有着骨子里的反感,根本就不可能同意客家山民的那一套造反思路。双方在造反理念上存在这样尖锐的矛盾,根本就不可调和。此前在筹备起义的阶段,这种矛盾还能掩盖住,但是一旦正式启事,这样的矛盾就爆发了出来。
于是金田起义军刚刚走出金田村,就遭遇了一连串的军事失败。虽然广西格州城普遍缺军少将,只有一帮从未接受过军事训练的民兵进行把守,而金田起义军方面人多势众,但是几乎连一个州城都攻不进去,也无从获得补给。一直拖到1851年9月,以洪门会众为主力的水军攻击了永安城,也就是今天的广西梧州,起义军才算是占据了一个能够让将士们吃顿饱饭的州城。
在这里起义军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权力博弈,史称永安建制。这场博弈的结果是客家山民大获全胜,而洪门会众被彻底的边缘化退出了核心的决策层。
具体的表现就是起义军建立了所谓的五王决策体制,客家山民占据了其中4个王位,分别是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辉、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而洪门只有一个南王冯云山,这个五王决策讲究少数服从多数,并且全都要受东王杨秀清节制。也就是说,洪门因此彻底丧失了话语权。
在这里顺带说一下,此时洪秀全被尊封为所谓天王,不过他连参与决策会议的资格都没有。除了蹲在台上继续扮演吉祥物,洪秀全对于整场起义运动没有任何作用。
永安建制完成之后,掌握了权力的客家四王杨潇为始,开始干两件事,第一在全城疯狂的屠杀富人搜刮财产,归入所谓的圣库,其实就是被这四王私分了。第二,在起义军内部大肆清洗洪门的势力,不接受拜上帝教教义的洪门会中,被杀的杀,关的关。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来自湖南的洪门首领洪大全,此人在金田起义之初就兴冲冲的率领大批会众前来参与,然后因为理念不合,洪大全坚决制止客家山民的大屠杀行为,因此发生了多次武装冲突。
在永安建制期间洪大全试图逃走,但是被抓了回来,此后他就被长期关押,因为他在洪门的地位非常高,客家四王不敢亲自动手杀他。但是客家四王干了一件更加可耻的事,他们将洪大权送给了清朝官兵,于是洪大权很快就被朝廷公开处决。这一件事的性质实在是过于恶劣,洪门会众当然也不可能坐以待毙,等着客家四王来杀,他们当即与太平军决裂,彻底退出了太平天国运动。
这其中湖南的洪门会众为了给首领洪大全报仇,因此集体选择加入曾国藩组建的湘军,与太平军展开了生死决战。而两广地区的洪门会众在脱离太平军之后,选择继续积蓄势力。
到1854年的时候,他们自行在粤西地区发动起义,建立大成国,实际控制两广交界地区,一直坚持到1864年,与太平天国分庭抗礼。在太平天国的势力如日中天,控制大半个南中国并展开大屠杀的时候,他也没有能够进入两广地区,这其中的原因只有一个,洪门群英的坚决阻击,不允许太平天国的一兵一卒重新踏入两广,来一个就杀一个,比杀清狗还要坚决。
客家四王在永安折腾了大半年,将永安城内的富户全部杀光,财产都分了个干净,杀完有钱人就开始掠夺平民百姓,挨家挨户的杀人,就这么一直杀到1852年4月,整个城市已经被太平军杀得干干净净,街上再也没有一个活人。
太平军迫于无奈,于是撤出永安,挥军北上,试图攻入桂林,继续烧杀抢掠。
此时此刻的满清朝廷还没有从鸦片战争的失败中恢复元气,也依然没有派出正规军前来围剿太平军,一直跟在太平军后面围追堵截的,其实也就是广西当地的团练部队,也就是民兵而已。然而此时的太平军清洗了洪门势力,已经毫无战斗力可言。
面对追击而来的广西团练,太平军被打得落荒而逃。
广西的客家山民本身只不过是乌合之众而已,没有纪律性,也不懂得打仗。太平军一路逃窜,一路裹挟沿途的客家山民到桂林城下的时候已经聚集起了10万杂兵。但是面对桂林城墙上的团练队伍,太平军连一战之力都没有,10万人里面勉强挑选出了几百名勇士,稍微尝试了一下攻城,城墙上扔了几块石头下来,这几百勇士就哭爹叫娘的逃了回来,就这样的战况,当然不能继续攻城了,于是太平军只能分散流窜,被衔尾而来的广西团练部队打得哭爹喊娘。
到了这种时候,客家四王犹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完全想不出对策,而一手创办了拜上帝教的南王冯云山,在此刻挺身而出,他说服客家四王改变策略,集中兵力向防御空虚的湖南进军。
不过冯云山的身份实在尴尬,他一方面是拜上帝教的创始人,另一方面他又是洪门的大佬,最麻烦的是这个人还不肯自己乖乖的退出太平军,怎么处置冯云山?原本让客家四王十分为难,现在太平军都要离开广西,杀进湖南了,于情于理都必须要杀一个重量级人物祭旗,冯云山的人头当然就是最好的祭品。
于是1852年6月,太平军刚刚行军到广西与湖南交界处的泉州,冯云山就突然暴毙,死无全尸。客家四王宣称他是死于清军在几公里外发射的火炮。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这当然就是瞎扯淡。
冯云山死后,太平军就彻底魔化,丧失了所有的严肃性和纪律性。对于拜上帝教,客家四王想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你洪秀全是上帝的二儿子下凡,作为傀儡坐上了天王的位置。没关系,我杨秀清可以假装上帝本人下凡附体,号称天父,比你天王还要高一级。其他各王也都纷纷宣称自己是上帝的某个直系血亲,一时间群魔乱舞,乌烟瘴气。而为了激励士气,客家四王悍然宣布,凡是打进一个城就要屠掉一个城,全城上下一个不留,以屠城作为激励手段,在中国早期的造反史上确实是屡见不鲜,不过那都是流民作乱,以宗教为名展开的起义,无论是太平道还是明教,全都只杀权贵,对平民百姓秋毫无犯。
而太平天国号称尊奉拜上帝教,核心教义是神爱世人,人人平等,却以疯狂屠杀作为激励手段。对此我只能说这客家四王就是人间恶魔。
第一座被太平军屠掉的城就是泉州城。屠城之后,愚昧的广西客家山民手上沾满了底层贫苦同胞的血,自此就走上了疯狂杀戮的魔化之路。只不过魔化之后的太平军士兵悍不畏死,战斗力方面也因此出现了显著提升。在深入湖南境内之后,太平魔军连续攻克永州和郴州,在破城之后展开大屠杀,城内不分男女老少,全都被太平魔军杀光。湖南的乡绅百姓闻之大怒,纷纷出钱出力组建团联。原本在家守孝的曾国藩对此勃然大怒,他拍案而起,开始着手组建湘军。
1852年9月,太平魔军围攻长沙,太平魔军围攻三个月无法攻克,西王萧朝贵战死,结束了他卑劣的人生。太平军对长沙无可奈何,转而继续北上,攻占了岳阳,然后展开屠城,连狗都没放过。此时的太平军已经彻底魔化,无法停下杀戮的脚步了,唯有展开一刻不停的杀戮,才能维持这支太平魔军的军心,不至于反噬此刻还活着的客家三王。
在屠光岳阳城之后,太平魔军沿长江而下,于1853年1月攻占武昌,照例展开屠城,随后他们沿江而下,兵锋直逼九江,到这个时候,满清朝廷终于反应了过来,开始以国战的姿态调集重兵围攻太平军。
然而此时的太平军在连续的屠城大战之后已经再次谋划升级,一大批的基层的太平军将领成长了起来,并掌握了真正的战争技能。满清朝廷的一些日常就是吃喝玩乐的八旗子弟,根本就不是这只嗜血魔军的对手。太平军沿江而下攻占九江,非常熟练的屠城之后当即直袭南京。1853年3月,太平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占了南京。这一次杀戮成性的太平魔军终于暂时停下了屠城的步伐。
3月底客家三王陆续进城,正式宣布以南京为都城建立太平天国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