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保安 on Nostr: ...
不爱就是不爱,80年代初尚在幼年每餐求一口玉米饼子而不可得的我,仲秋节时面对来之不易的月饼里莫名其妙的红绿丝,展现出一份与年龄不相称的坚毅的拒绝。
类似的事情发生在刚上幼儿园时的六一,那年公社里的幼儿园都去驻军军营汇演,军队招待所有的孩子吃包子,那是我记忆里第一次吃白面包子!可惜是芹菜馅儿的,那也是我第一次吃芹菜,至今搞不懂,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司务长,为什么喜欢吃芹菜馅的包子,好好的白面糟蹋了!
后来北漂时认识了一位大哥给我讲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故事,他说有一个连长和指导员,分别是北方人和南方人,前者只爱吃面食,后者只要吃米饭,这两个人整天为此较劲,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按说指导员在这方面应该更有话语权,但是连长和司务长是山东老乡,在必须站队的时候,司务长就站到了连长这边,这个连最后就成了一个绝对的面食连,指导员最后为了吃上米饭含恨调走了。
到了八四年以后,月饼的种类一下躲起来了——-其实在我们胶东农村也只是多了两种馅儿:枣泥和豆沙。这两种馅儿还都挺好吃的。从此我妈就只买这两种馅的月饼给我吃。
后来月饼的花样越来越多,人的嘴也越来越刁,只偶尔觉得几个品牌的冰皮月饼还可以,云腿月饼也还行;有次去上海过节,好大姐给准备了光明邨(?)的鲜肉月饼、大闸蟹、金箔蛋糕、拿破仑,那个生日吃的我真撑得慌。
那时候每天在路上都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887,老听主持人吹牛说香港半岛酒店的月饼巨好吃,后来又听北京台的吃喝玩乐大搜索,女主持人也用无比夸张的口吻形容这种月饼,真令人神往。可我这样的北漂农民工想去香港谈何容易,至少手续上比到美国难多了。有一次在小群里聊天,我说起这个月饼,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我哥们老鬼(非名人)在去香港出差时特意去半岛酒店排队给我买了这种月饼——其实今天我都忘了,到底是叫蛋黄月饼还是奶黄月饼了,吃起来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神奇——-从我们俩初中二年级开始,都是他帮助我照顾我,从来没从我这里得到过什么好处,这样的友情让人一想起来,觉得既幸福又惭愧。离开中国,我逃离了无数的枷锁,然而也失去了老鬼这样的很多好朋友。
哎,我们吃的哪里是这一口食物,令我们感到甜蜜的,实在是那些永远无私关爱我们的人啊。
类似的事情发生在刚上幼儿园时的六一,那年公社里的幼儿园都去驻军军营汇演,军队招待所有的孩子吃包子,那是我记忆里第一次吃白面包子!可惜是芹菜馅儿的,那也是我第一次吃芹菜,至今搞不懂,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司务长,为什么喜欢吃芹菜馅的包子,好好的白面糟蹋了!
后来北漂时认识了一位大哥给我讲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故事,他说有一个连长和指导员,分别是北方人和南方人,前者只爱吃面食,后者只要吃米饭,这两个人整天为此较劲,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按说指导员在这方面应该更有话语权,但是连长和司务长是山东老乡,在必须站队的时候,司务长就站到了连长这边,这个连最后就成了一个绝对的面食连,指导员最后为了吃上米饭含恨调走了。
到了八四年以后,月饼的种类一下躲起来了——-其实在我们胶东农村也只是多了两种馅儿:枣泥和豆沙。这两种馅儿还都挺好吃的。从此我妈就只买这两种馅的月饼给我吃。
后来月饼的花样越来越多,人的嘴也越来越刁,只偶尔觉得几个品牌的冰皮月饼还可以,云腿月饼也还行;有次去上海过节,好大姐给准备了光明邨(?)的鲜肉月饼、大闸蟹、金箔蛋糕、拿破仑,那个生日吃的我真撑得慌。
那时候每天在路上都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887,老听主持人吹牛说香港半岛酒店的月饼巨好吃,后来又听北京台的吃喝玩乐大搜索,女主持人也用无比夸张的口吻形容这种月饼,真令人神往。可我这样的北漂农民工想去香港谈何容易,至少手续上比到美国难多了。有一次在小群里聊天,我说起这个月饼,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我哥们老鬼(非名人)在去香港出差时特意去半岛酒店排队给我买了这种月饼——其实今天我都忘了,到底是叫蛋黄月饼还是奶黄月饼了,吃起来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神奇——-从我们俩初中二年级开始,都是他帮助我照顾我,从来没从我这里得到过什么好处,这样的友情让人一想起来,觉得既幸福又惭愧。离开中国,我逃离了无数的枷锁,然而也失去了老鬼这样的很多好朋友。
哎,我们吃的哪里是这一口食物,令我们感到甜蜜的,实在是那些永远无私关爱我们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