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s Nostr?
t-t-t-w
npub1mw7…5w2a
2025-01-12 13:23:16
in reply to nevent1q…u02t

t-t-t-w on Nostr: 老蛮频道: 明教教徒,死生何苦 ...

老蛮频道:
明教教徒,死生何苦
(视频转换成文字,偶有错字别字)

西汉末年的绿林起义还算是真正的民间起义。草根义士振臂一呼,召集乡民对抗朝廷。到了东汉末年,造反者的主力已经是太平教这样的宗教组织,奉行阴阳失衡则入室杀人的道士们提着嗜血的长剑,斩杀豪门贵族,是为替天行道。

到了南北朝时期,道教被彻底阉割,道士们变成了只懂得看风水抓鬼的江湖术士,放弃了守护天地大义的重任,但是道教留下的大义守护者的空缺位置,总归要有人来做。而这个重任最终落到了明教,也就是摩尼教身上。

摩尼教起源于波斯拜火教,波斯拜火教的核心经济为二元对立论,世间之事总归是善恶对立,光明与黑暗之间存在长期的抗争,所有拜火教徒都应当心存光明,点燃心灵之火,守望相助,共同抵御邪恶。这种思想其实相当接近原始道教,守护天地之间的阴阳平衡的交易。

公元216年出生的波斯圣者摩尼对拜火教的教义进行了升级,他吸纳了佛教的神佛体系以及极乐世界理念,将拜火教升级为摩尼教。摩尼教教义宣称,在对抗邪恶与黑暗的战斗中牺牲的教徒都有大功德,所有牺牲的领袖都可以回归到弥勒佛身边,成为地级的菩萨或者罗汉。即便最普通的战士在牺牲之后,也可以进入西方极乐世界,享受无尽之福。

摩尼教教义至此完全成型,他充满着入世精神以及对最底层民众的人文关怀,并且又具备佛教的精神麻醉能力,令教徒悍不畏死。
再是底层民众为刍狗的古代社会,摩尼教的出现无疑是石破天惊,相对于其他宗教而言,他可以算是底层百姓的终极信仰,比其他所有的信仰都要强大。

欧洲的基督教地区对摩尼教的出现极为警惕,甚至连波斯帝国的拜火教本身都容不下刚刚诞生的摩尼教。波斯帝国政府将摩尼教定义为邪教,圣者摩尼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所有信仰摩尼教的教徒都要被处死。摩尼教在西方世界秘密传播了300多年,最终走投无路,无可奈何,只能转身向东传播。在宗教问题上处于不设防状态的中国成为了摩尼教的沃土。

公元6世纪左右,摩尼教正式传入中国,并改名为明教,这个名字更加符合它的核心教义,也就是点燃星火、追逐光明、驱散黑暗与邪恶。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南北朝时期,道教刚刚被阉割,成为了装神弄鬼的养生驱邪之教,而明教适逢其会,刚好填补了道教留下的空白,一步步发展成为底层民众的首选信仰。

在当时的战乱年代,中华大地处处烽烟,到处都是不公,满眼都是黑暗。明教教徒们守望相助,结成联盟,共同对抗邪恶的军阀势力。这就是当时底层绝望的老百姓唯一的自救手段。

明教第一次尝试建立政权,是在公元920年五代时期的后梁末年,明教领袖母乙在河南南部发动起义,势力范围覆盖整个河南南部和安徽北部,母乙被尊为天子,同时开始尝试建立系统性的官僚组织。不过此时明教在组织上的准备不足,也缺乏全面的政治诉求,无从争取更多的政治支持。

后梁集结全国的重兵而来,母乙无法抵抗,他的政权只坚持了半年就被覆灭了。
但是这次起义给了明教以教训,他们开始成熟起来,并启动了内部的组织化进程,也就是层级分明的光明使者制度。后来光明使者的称谓被金庸写进倚天屠龙记,光明左右使的名号真是显得特别酷。

到了北宋时期,北宋朝廷明令禁止明教的传播,不过此时明教在组织上和教义上显著超越了同时代的其他任何宗教,佛教和道教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明教假脱成佛教,在底层广泛传播,并迅速与底层的封建帮会组织合流,发展为民间第一大宗教。尤其是在东南地区,明教与贩卖私盐的盐帮实现了全面合流,帮会的人力叠加宗教的力量,终于在北宋末年催生出一场波澜壮阔的方腊起义。

对于方腊起义的背景,这里必须说明的是,一切灾难的根源都在于北宋朝廷推行的权力碎片化制度。北宋建立之初,为了防止军阀体制的再次出现,于是推行以文驭武的制度压制武官的地位,由文官统于武官,但是文官管武官管久了,文官自己也会变成武官,文官也会变身为军阀。为了防止文官做大,于是北宋朝廷将所有的权力都碎片化,主要的措施有两条,第一条,所有的文官都是临时官,每两三年就调任一次,绝不允许任何一名有品级的文官在任何一种职务上久待。

第二条,地方上不再设置主官,而是将地方上的财权、行政权、司法权和军权打散。有4名地方官分别管理,并且相互之间没有汇报关系,由此彻底禁绝地方上形成割据势力。然而这样操作的结果就是文官群体猛烈增加,并且人浮于事行政效率极其低下,整个国家迅速就丧失了动员能力。同时武官群体被庞大的文官群体死死压制,有工部上有过祭祀,因此也没有任何动力带兵打仗。

因此北宋从开国之初就没有什么朝气,始终都收服不了幽云16州,也就是丢掉了大半个中原。
单从疆域来说,北宋根本就称不上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撑死了就是一个地方割据势力。

在北宋中期王安石主持变法,但是他不敢对北宋碎片化的政治制度下手,不敢对体制本身进行任何修订。王安石想要增加财政收入,强化皇帝的权力,但是又不敢对庞大的文官群体下手。于是王安石做出了最烂的选择,他通过方田均水法、青苗法等措施,加大对底层老百姓的盘剥,疯狂的增加老百姓的赋税和利息负担。

看到王安石的倒行逆施,庞大的文官阶层当然是有样学样,变本加厉的吞噬社会财富。
到北宋末年,东南地区水旱灾患不断,但是此时的北宋朝廷已经彻底腐朽,终于再次出现有灾不振的恶性局面。
不仅如此,灾区的所有赋税还要加倍征收,民与官之间彻底决裂。面对如此局面,明教教徒当然必须挺身而出,发起对抗黑暗的光明之战了。

公元1120年10月,名叫圣公方腊,在安徽黄山地区发动起义,以信仰明教的盐帮教众为起义军主体。仅仅到12月底,起义军9公主东南中心杭州腐朽的北宋朝廷根本就组织不起什么像样的抵抗。整个江浙、江西和福建地区的明教教徒闻风而动,纷纷对当地的地方官僚家族展开大屠杀,一时之间整个东南地区官不聊生,士大夫阶层在肉体上被屠杀一空。

注意此时的明教起义有着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因此这场屠杀仅仅只针对士大夫阶层,对平民百姓秋毫无犯。这种纯粹针对权贵家族的血腥屠杀,与当年的道教起义模式一模一样,以光明之名屠杀权贵,自此成为明教的典型特征。
方腊起义引发了北宋整个统治阶层的巨大恐惧。

公元121年1月份,北宋朝廷将原本集结用于北伐辽国的大军南调,由著名的太监将领童贯率领去剿灭方腊一军。而此时方腊义军依然沉迷于杀人,四处搜捕并屠杀士大夫阶层,当然没有建立起真正的统治秩序,甚至连正常的补给募集能力都没有建立起来。面对童贯的大军方,义军连续败退于2月份退出杭州。一个月之后,方腊将各地分散的义军集结起来,反攻杭州,与北宋的大军进行了一场大决战。

然而此时的明教就如同早期的太平道一样,过分沉迷于屠杀权贵,不懂得妥协,因此也无法建立起真正的统治秩序,甚至连正常的军粮和武器补给链条都无法维持,当然也无法与北宋朝廷进行真正的国战,这场大决战很快就结束了。
到4月份方腊本人被俘,各路义军退散到各地,一直坚持到第二年的年初,才被北宋朝廷陆续平复。

当然这场起义之后,整个东南元气大伤士大夫阶层被屠戮一空,整个家族不分男女老少,全部以各种残忍手段虐杀。北宋最大的赋税之地自此被伤了,根本无法再向北宋朝廷提供经济支持。因此到1127年,也就是方腊起义6年之后,北宋就亡国了。

方腊起义是明教发起的第一次大规模起义,事后虚弱的北宋朝廷对明教教徒的搜捕也不算彻底,大量的明教教徒在起义过程中受到了系统的军政方面的组织化锻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种经验将会在明教之内日积月累,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北宋亡国之后的公元1130年,明教教徒钟相杨幺再次在湖南北部的洞庭湖地区发动起义,这时候其实是南北宋之交,北宋已经亡了,南宋的治理秩序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洞庭湖地区事实上是南宋政权未能有效到达的边缘地区。当时流寇纵横,社会秩序崩溃,民众生活困苦。从这个角度上看,钟相杨幺甚至都不能说是起义,而应该定义为地方割据。

钟相杨幺吸取了此前方腊起义的教训,第一时间就建立起了稳定的政权,并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等贵贱均贫富。钟相在举世当年,就在与流寇的战斗中英勇战死,杨幺继续举起了造反的大旗,他豁免底层老百姓的地租和赋税,平息流寇治理水患,全面恢复生产秩序,因此迅速获得了民心。

杨幺的势力范围从洞庭湖地区扩张到整个湖南湖北交界的长江流域,并且有向下游的南宋政权势力范围扩张的势头。
面对这样的情况,南宋朝廷就不能不出手镇压了。

公元1135年2月,南宋朝廷以岳飞为主将,征讨杨幺,岳飞前期的征讨十分不顺利,他得不到当地老百姓的支持,征集不到任何资源,也没有任何情报优势,因此被杨幺的明教义军打得狼狈不堪。不过岳飞随即就使用了最恶劣的清洗战法,南宋官兵每推进一步就烧光农田挖断水网,迁走居民,以决断王幺正确的统治根基。
这种打法就跟日军侵华时期的三光战法一模一样。
面对这种残酷的清洗,杨幺没有启用中共的游击战法,也就是把老百姓让出来,让你官兵随便杀,反正你也杀不完,你杀够了总得要撤,你撤了我再回来就是了。

信奉明教的杨幺有着极高的道德底线,他集结全部军队与岳飞进行了一场大决战。不过面对南宋第一战神岳飞,杨幺并没有创造奇迹,到6月份杨幺就兵败身亡,他的明教义军大部分都投降了岳飞,此时明教在两湖交界处已经实际统治了5年,政绩卓著,名教信仰也因此得到了深入传播。

岳飞也无意禁绝明教的信仰,他此后长期驻守洞庭湖地区,并以投降的明教义军为主体,建立了名震天下的岳家北卫军。此时的南宋朝廷偏居一隅,只不过是一支非常弱小的割据势力。为了应对北方的军事压力焦头烂额,因此也不再禁止明教的传播。

注意在岳飞被冤杀之后,信仰明教的岳家军也没有被解散。他们此后以两湖地区为根据地,驻守襄阳地区,与来犯的狐族浴血奋战,坚守了整整70余年,明教的血脉之中,因此逐渐融入了为维护中华正统而杀人的基因。自此之后,无论是抗击蒙元还是反抗满清,明教教徒始终站在战斗的第一线。

此外,这里不得不说的是南宋时期重要的改革者茅子元,借鉴佛教的日常修行和辩经仪式,建立起明教的整套交流仪式,明教教徒必须定期举行聚会和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稳固的知识传承制度。这意味着明教一方面具备了先进的教义,高度的组织化体系,另一方面它还具备了完备的知识传承体系。
茅子元改革之后,明教就升级成了白莲教,白莲教徒自此之后将成为所有异族统治者的噩梦。

公元1279年,南宋亡国蒙元入主中原,信仰长生天的蒙元朝廷已开始摸不清白莲教的虚实,竟然将白莲教当成了一种普通宗教,允许他公开传播。这个时候的白莲教已经在思想组织上达到了完全成熟的状态。在贯穿整个南宋朝的国战中,明教教徒在襄阳浴血奋战,又得到了充分的实战锻炼,获得了系统的军事知识。

在白莲教内部由茅子元制定的知识传承制度,又足以确保这些珍贵的组织和军事知识能够代代传习。如此叠加的结果。

白莲教作为一种宗教已经是天下无敌,在几十年前就覆盖了整个中华大地。蒙元对中原的治理模式非常粗放,一般的中华王朝职权大都可以下沉到县域,然而蒙元的权力触角只能下沉到州一级,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县域以下就无法实现有效管控。地方上的管控处于空白状态的结果,一方面引发了元代空前繁荣的文化大爆炸,中国现代的各种曲艺形式全都发源于元代。

另一方面就是白莲教趁势而起,填补了地方权力的空白,真正掌控了底层民众的组织权。
白莲教对底层的渗透,在今时今日看来实在是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凡有人之处就有白莲教,普通民众的生死嫁娶,交粮纳税前因纠纷都可由白莲教宗门一言而决。
到了这样的程度,白莲教与蒙元朝廷的冲突当然不可避免,于是白莲教不断发起武装起义。

公元1280年,也就是崖山10万宋军投海的第二年,江西的白莲教宗门领袖杜万一就揭竿而起,这场起义的过程仓促,影响也很小,但这算是白莲教第一次发动抗元起义,到公元1289年,这也将杨振龙起事就已经是经典的白莲教起义模式了。

杨振龙原为南宋中级军官,南宋副王侯,杨振龙回到其家乡浙江宁波地区,建立起完善的白莲教宗门组织,并对教徒进行军事训练。
公元1288年,江西和福建地区的畲族移民发动叛乱,茫然朝廷焦头烂额,一年之后都无法平息。杨振龙趁势起势,已经过系统军事训练的白莲教徒为核心,迅速组建起十万大军,占领了整个浙东地区,建立起大兴政权,并迅速组建了完整的地方治理体系。

蒙元朝廷派来围剿的军队,动不动就被杨氏的大兴义军打得全军覆没,这种强大的军事和组织能力,当然是由于此时白莲教的核心组织成员具备真正的军事和政治素养。
最后蒙元迫于无奈,在全国范围内调集数10万精兵,以打国战的姿态来迎战杨振龙的大兴义军。面对这种攻势,杨氏义军无法正面抵抗,于是分散开来转为游击作战,一直坚持到1297年,杨氏义军才被平息。

公元1308年,蒙元朝廷实在无法再忍受此起彼伏的白莲教起义,下令禁止白莲教传播。然而这个时候白莲教大事已成,蒙元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想要跟白莲教争夺基层政权的控制能力根本就力不从心。于是10年之后,蒙元朝廷又向白莲教妥协,解除了禁令。此后蒙元朝廷就在对白莲教的禁止与开放之间反复横跳,想要彻底铲除白莲教,在时间上根本就不可能。而在此期间白莲教起义也没停过。

公元1325年,河南赵丑厮起义。1337年,河南胡闰儿起义。1337年,江西彭莹玉起义,对这些此起彼伏的起义军,蒙元朝廷也没啥好的应对办法。蒙元朝廷的地方驻军,在富有政治和军事经验的白莲教将领面前就是一碟小菜,动不动就被打得全军覆没。而如果每次都抽调中央军平乱,这么多年下来,蒙元朝廷的贵族也在孵化,中央军的战力因此也在持续下降,其实也已经无力再镇压叛乱,随后蒙元朝廷实在是无法应对,只能是假装打一打,然后招安了事。

朝廷这样的虚弱,当然更加助长了白莲教的信心,一场全国性的暴乱近在眼前。
公元1351年黄河溃堤,蒙元朝廷实在不忍心有灾不振,于是以工代赈组织几十万灾民重修大堤,并向民夫们提供衣食,以解民困。白莲教当然不会放过这种人群大规模聚集的好机会,大堤修到一半的时候,白莲教就发动民夫起义,还喊出了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著名口号。起义军每人都头戴红巾,因此被称为红巾军起义。
红巾义军很快就席卷黄河以南的大半个中国,蒙元朝廷对此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各路义军攻占郡县,建立政权,自始至终蒙元朝廷,连像样一点的镇压行动都没有。不过这场白莲教起义很快就陷入了内讧之中。

发动红巾起义的韩山童,号称当时白莲教圣主,素有威望,可惜他和太平道的张角一样,死得十分蹊跷。刚刚发动起义,韩山童就在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中战死,此后各路白莲义军相互不服气,越来越看不顺眼,终于大打出手。这场白莲教的内部战争类似于养蛊、最忠心、最狠手最黑的朱元璋在这场内部战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蛊王,整合了各路白莲义军,然后挥师北上,轻轻松松就将蒙元的残余势力赶回了北方草原。
朱元璋一统中原,以白莲教的前身明教为国号,建立起大明王朝。在这个时候白莲教达到了历史的顶峰,自此之后就要开始走下坡路了。
朱元璋建国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转身清洗白莲教,严禁白莲教传播。所有教徒已经发现全家抄斩,这当然是由于朱元璋深知白莲教的可怕威力,如果任由白莲教传播,朝廷的力量根本无法实现对基层的掌控。对白莲教的清洗运动,同时在官场和民间进行在官场的清洗,就是所谓的明初四大案。朱元璋随随便便找了些理由,就大规模屠杀白莲教出身的官员,比如空印案,地方官员在上报中央的账本上,提前在空白页盖了几个章,已被中央对仗时方便修改有误的数据,这其实不算啥大事,甚至是一种合理的处置手段。
但是朱元璋依然借此下令杀了三子万的大小官员,看起来好像是疯了一样。身为蛊王的朱元璋当然不会轻易发疯,这种看似不合理的杀戮,只不过是在清洗充斥于官僚体系,中的、白莲教徒罢了。而在民间面对朱元璋对白莲教徒的清洗,白莲教徒发起了规模庞大的起义运动,对一个刚刚建国的全新王朝来说,竟然会引发此起彼伏的民间起义,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简单列举一下,整个两广地区在洪武年间就没太平过,每一年都在起义,时时刻刻都在暴乱。朱元璋派出的地方官甚至无法走出制作一步,一走出去就要被杀。
福建地区每三四年就爆发一次全省范围的起义,其他的大规模起义更是数不胜数。
洪武16年,江西庞玉林起义,自号弥勒佛祖师烧香聚众作白莲会,并建立起了完整的政权组织天定。陕西地区的金刚炉起义历时30年不能平息,而所有这些起义都是白莲教发起的,其起义口号都直指朱元璋对白莲教的背叛。
这场起义运动一直延续到朱元璋死后的永乐年间,朱棣即位之后,山东的唐赛儿起义达到了这场起义运动的顶点。
唐赛儿的义军席卷整个山东,并威逼河北冰封,直指北京。永乐皇帝朱棣战功显赫,面对强大的唐赛儿义军居然也打得缩手缩脚,时不时就打出一场全军覆没的败仗,打到最后,唐赛儿虽然被俘,但是他麾下的大军毫无溃散之相,他们集结起来,筹划下一轮对北京的进攻。

面对这样艰难的局面,朱迪终于屈服了,他与白莲教终于达成了相互妥协。大明王朝停止清洗白莲教徒,并且释放唐赛儿,而白莲教则停止公开传教,他自此转入地下,以弥勒教的名义进行秘密传播。经过这一番相互妥协,大明王朝的局势才勉强算是安定了下来。
当然了,此后白莲教徒还是发动过几次起义,比如嘉靖年间,四川蔡伯贯起义,天启年间、山东徐鸿儒起义,声势都很浩大,但是跟此前动不动就数省糜烂的局面相比已经算很好了。
白莲心火生生不息。满清建国之后,白莲教骨子里的嗜血欲望再次被激发出来,以光明之名杀人于为维护中华正统而杀人的理由。在黑暗的满清王朝同时成立,白莲教徒必须挺身而出,捍卫光明。于是白莲教徒一定在全国各地发起大小叛乱,一边寻找各种机会刺杀满族官员。满清朝廷上下,对白莲教闻风色变,成为了满清朝廷眼中最大的敌人。

而为了丑化白莲教的形象,满清大肆涂抹史书,将捍卫光明和中华正统的白莲教,描述成了一种教义扭曲的邪教。今天的中国人一提起白莲教就是迂腐邪恶的印象,这都是受满清的辫子狗们刻意污蔑的影响。

公元1774年8月清乾隆年间,白莲教徒王伦在山东聊城地区发动起义,占领了县城,与满清正规军正面交战整整一个月才被平息。这场起义发生在满清国力最鼎盛的时期,算是对满清朝廷的一个正面警告。

公元1796年也是嘉庆初年,湖北地区白莲教徒发动起义,并迅速蔓延整个湖北、四川、陕西及河南地区史称川楚教乱。这个时候满清朝廷的国力已经在走下坡路被打得措手不及,竟然来不及应对。

起义军顺利占领了4省,将这4省之内的全部满人,无论男女老少全部杀了个干干净净。不过此时的白莲义军缺乏系统性的组织力量,也没有趁着这个时间空档建立起稳定的政权。

一年之后,满清朝廷终于完成军事动员,举全国之兵前来镇压,白莲义军还处于分散作战的状态,因此被各个击破。

1798年各路义军的残余部队退入四川,但依然不能建立起统一领导。然而即便是这样,各路分散的义军依然具备强大的战斗力,他们依仗底层民众的全力支持,转战四川山区,将前来围剿的满清八旗军打得落花流水。

1799年嘉庆皇帝在内部清洗了和珅,其实里然后下罪己诏,检讨满清治国的种种错误,大规模减免川陕地区的赋税。同时嘉庆皇帝放开对汉族地方权贵的限制,允许建立地方团联,这算是满清的汉族士大夫编练民兵之时。
此外,嘉庆皇帝颁发招抚令,宣布豁免参与叛乱的普通白莲教民。嘉庆皇帝的这种种内部整肃动作,极大的提升了满清军队的战斗力。

在满清八旗军以及地方汉族团队的联合进剿之下,到1804年,缺乏统一指挥的白莲义军终于被最终平息。川楚教乱乃是有清一代由白莲教发起的规模最大的起义,满清统治者也被迫放开了汉族官员练兵的口子,这种转变将在后世带来极其重大的影响。

当然这一次的起义也绝不是结束。公元1813年9月,也就是嘉庆18年,白莲教的北方分支天主教在河南发动起义,威逼北京满清朝廷调中央军镇压,北京城内兵力空虚,河北的白莲教徒林清趁机起事,以区区数百人攻入了北京皇宫之内,并扫荡了足足一整天。最后在满清朝廷紧急调来的兵力围堵之下,才被迫撤出皇宫。

这场起义平息之后,嘉庆再次颁发罪己诏,宣布全面减免赋税,并宣布满汉平等,全面放开对汉族的管控,无论经商还是做官,都不再对汉人实施任何歧视政策。嘉庆皇帝的这一番全面妥协算是暂时稳定了满清的局势,不过白莲教的抗争并没有结束。

此后白莲教在山东地区的分支转型成了义和拳,他们将会在历史上留下一个丑陋的名声,这里不说也罢,而他在南方的分支则融入了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地下帮会组织天地会,宗教力量与地下帮会的融合,发展出洪门这样的庞然大物,并成为最终推翻满清的核心力量。

不过在洪门崛起之前,马上就会有一种真正的邪教站上历史的舞台,洪秀全的拜上帝教,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大半个中国,并给中华大地带来极其惨烈的灾难。
Author Public Key
npub1mw7hzf02at25wraq78ywzj8use4quz3yw4keaxtysyxeqpllw0uqdv5w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