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s Nostr?
t-t-t-w
npub1mw7…5w2a
2025-01-23 03:01:42
in reply to nevent1q…2g6l

t-t-t-w on Nostr: 老蛮频道视频转换文字: 2024,人民币第三次换锚 ...

老蛮频道视频转换文字:

2024,人民币第三次换锚

本期视频我要说一个非常有趣的事实,央行资产在2024年出现了显著下行,也就是说2024年中国央行居然出现了缩表现象,这也是本世纪以来,中国央行第三次年度级别的缩表,前面两次的年度缩表分别发生在2015年和2019年。

各位,你们要有这样的常识,央行发布的金融资产数据现在已经是中国最可信的经济数据,央行的数据本身就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个数字对应的都是真实的资金,篡改起来的难度太大。央行公务人员的学历也远远高于其他任何政府部门,是一帮真正的平民出身的小镇做题家,因此也还保持着一定的道德底线,还没堕落到国家统计局的那群半文盲垃圾同行的程度。
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可以确定2024年央行确确实实发生了缩表现象,央行的小镇做题家们也没有对这种现象进行掩饰。
各位,央行缩表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有必要出一期专门的视频来讲述这件事。同时请各位放心,老蛮我的经济类视频节目基本上没有观看门槛,我会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九浅一深的讲述着整个故事。

首先我要讲述一个常识,人类从1980年代开始就进入了信用货币时代,也就是各国政府集体摆脱了金银这种贵金属的限制,可以凭借某种信用印发货币。对于欧美日韩政府来说,他们印发货币凭借的是国家的整体信用,也就是国家整体的经济、税收、政治和军事实力。而为了相对真实的将货币与国家信用进行捆绑,避免个别野心家随意滥发货币。他们设立了一个非常独立的央行系统,以及非常繁琐的货币发行博弈机制,他们的央行系统只需要对议会负责,不需要对政府负责,政府首脑不能给央行直接下令印钱,更不能直接让央行购买政府发行的债券,他们每年的货币发行总规模,以及央行认购的政府债券规模,都必须提前制定计划,报由国会审批。
这个审批过程艰难无比,要面对议员们无穷无尽的苛责,以及各方政治势力的全面博弈,并且因为这整个博弈的过程十分漫长,他们的政府还经常性的陷入关门的困境之中。
欧美各国通过独立的央行系统以及复杂的货币发行博弈体系,确保国家信用不至于滥用,也就是货币不至于过度超发,从而引发过于酷烈的通胀。虽然近年来整个欧美世界因为丢掉了基础,制造业经济日益脆弱,对于货币发行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但在各方的激烈博弈之下,始终都还保持着一个限度。在2020~2022的新冠三年里,欧美世界印钱给老百姓发补贴,因此搞出了一波全球通胀潮。
但是独立的央行系统和复杂的货币发行博弈体系,始终都在严厉的束缚着欧美政府,让他们不敢过于放肆。到2023年,他们也不得不放弃继续大规模印钱的路数。美联储转身开启了加息和缩表之路,到现在已经连续紧缩了两年,这样的紧缩让美国的老百姓非常难受,工资涨不上去,物价也降不下来,生活非常艰难。这种现状让他们对拜登政府充满了厌恶,并开始集体怀念川普。这就是川普在2024年11月轻松击败民主党,重登总统宝座的经济学上的解释。

现在我们回头来说,中国中国政府讲究的是集权结构,权力必须集中于顶层的少数人,也就是所谓的权力中央绝对不会允许出现不受控制的部门。类似欧美的货币体制,中央银行具备相对独立的地位,不受权力中央的管控,在中国来说是不可想象的。1980年代初期,中国启动所谓的改革开放之后,当时的央行唯一的职能就是凭空印钱供中央政府和国企花,这样的印钱模式引发了1980年代和90年代的连续的通胀潮,这样的特征当然也清晰的体现在了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

首先我要给出的是1986年至2000年的央行资产构成表,注意,这里的起始年份是1986年,并不是我偷懒,不想给出更早年份的数据,而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国才开始正式统计央行的资产构成数据。1986年央行的总资产3,345亿,其中最主要的资产就是对商业银行的借款数值为2,682亿,占比高达80.2%。对商业银行的借款,也就是央行印钱出来,借给商业银行,让商业银行拿出去放贷。
就当时来说,全国几乎就没有民营经济成分,贷款主体全都是各种国企,也就是说,此时支撑中国货币体系的绝对主力就是国企贷款。
1986年央行的第二大资产是对政府借款数值为370亿,占比达到11.1%。注意,1986年的中国并没有什么外汇,因此这一年的外汇占款仅仅只有38亿,占比只有可怜的1.1%。外汇占款就是央行为了兑换外汇而印出来的人民币,这样的数据说明当时的中国压根就挣不到外汇,当时的货币信用就靠国企借债和政府借款来维持。当年的国企和各级政府全都没有信用可言,欠债不还就是家常便饭,三角债和连环债遍地横行,债务主体没有信用,人民币当然也没有信用,于是每过两年就爆发一次恶性通胀,让全国人民痛苦不堪。一直到2000年,中国加入世贸前夕,央行的资产结构依然是脆弱不堪。
这个时候央行的总资产为3.94万亿,其中外汇占款1.48万亿,占比也只不过是37.6%,还算不上是核心资产。在这里我必须强调一下,外汇账款是兑换外汇而引发出来的人民币。也就是说,央行每增加一笔外汇储备就会相应印出来一笔人民币。这样的人民币有着外汇作为信用支撑,信用层级最高,对人民币的支撑作用也最强,37.6%的外汇占比比值,也还不足以支撑人民币的信用。
此外,对商业银行借款的比值为34.3%,对政府的借款为4.0%,合起来是38.4%。在当时来说,这两个数据其实是一回事。当时的政企不分家,国企和政府其实就是一本账,资金相互之间随意调拨,债务和担保关系,也是一团乱麻。总结而言,从1980年到2000年,中国的货币发行模式就是以国家信用为锚,商业银行拿了央行的钱转头借给国企,与央行直接借钱给政府,其实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因此一直到2000年,中国的货币并没有什么很强的信用,当时的国企和政府全都是一帮流氓和骗子,根本无从向货币体系提供什么信用支撑。

2001年底,中国做出了一系列的虚假承诺,以欺骗方式加入世贸,欧美的基础制造业开始迅速向中国转移,中国的民营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出口挣外汇的能力当然也得以迅猛成长。这些趋势当然也会在央行的资产构成里完整的体现出来。于是2001年央行资产中的外汇占款比值为44.3%,到2011年仅仅只过了10年就上升到了惊人的82.7%。也就是说到2011年,外汇占款已经成为了人民币信用的绝对支撑,相应的央行的另外两项资产占比就出现了显著下降。
2001年央行对商业银行借款的占比为26.6%,到2011年下降到3.6%。2001年央行对政府借款比值为6.6%,2006年下降到最低的2.2%。2007年因为全球金融海啸的缘故,央行认购了1.4万亿的国债,不过也没有对央行的资产表带来太大的变化。当年度央行对政府借款的比值上升到9.6%,此后又进入了下降通道,到2011年已经下降到5.5%。
此后的三年,央行的资产表结构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中国经济也维持着相对平稳的状态,外汇占款的比值维持在8成以上,对商业银行和政府的借款占比维持在个位数的低水平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波动,这也就意味着从2001年到2014年,中国货币的发行机制就是以外汇为锚,外汇信用支撑了人民币的信用,并给中国经济带来了长达14年的繁荣。

如果这种趋势可以维持,那么中国经济说不定真的可以维持长期的繁荣,老百姓也能迎来一波真正的盛世。
不过本频道反复讲述过这个道理,集权政体与工业文明不能长期共存,最多在一代人之后两者就要决出生死。工业文明讲究的是平等、公平与自由的市场,而这三要素恰恰是集权政体无法提供的,在工业文明浸润之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一定无法忍受集权政体,两者之间一定会爆发冲突。

时间走到2015年之后,中国的顶层权贵已经越来越无法忍受工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了。于是从这一年开始,站在经济发展的角度上看,中国政府所做的所有重大决策全都是错的,比如在股市掀起人工牛市,然后迅速破灭,导致持续整整半年的股灾,再比如房地产的涨价去库存,刻意吹大房价泡沫,还有环保领域的所谓环保一刀切,直接关停民营企业,强化与欧美日韩之间的仇恨宣传,引发外资退出潮等等。
这些错误的政策将中国经济一步步地带进深渊,顶层领导人也因此被称为所谓的烂尾帝。然而如果换一个角度,站在维持集权政体的角度上来看,顶层权贵这些摧毁工业文明的措施全都极具效率,可以说是神机妙算,步步为营,一点点地摧毁了中国制造业的根基,人家根本就不是烂尾,完全称得上是老谋深算。

各位你们不需要有任何意外,顶层权贵有意摧毁中国工业经济的过程,当然也会完整地体现在央行资产表的演变轨迹之中。
2014年央行总资产中的外汇占款的比值还有80.0%。此后,伴随着外汇资金的猛烈出逃,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日益艰难,以及国企地位的猛烈上升,这个数据当然会迅速下降。到2023年,外汇占款的比值下降到了48.2%,也就是低于5成,不再具有显著的支柱性地位。此时的央行无可奈何,他必须找到一种新的印钞方式,以代替此前的外汇账款。当然这种方式也并不难找,央行只需要恢复2001年前的传统也就行了。
于是在数据上被商业银行借款的比值开始迅速上升,2015年仅为8.4%,2016年就保证到了24.7%,到2023年已经上升到了40.6%。这也就意味着一件事,从2015年到2023年,中国货币的发行机制就是以债为锚,在这期间最典型的债务有两类,一类是地方政府为了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而发行的地方债和城投债,另一类就是老百姓为了买房而借下的按揭债务,无论基建还是房子,本质上就是一堆钢筋水泥。
因此2015年到2023年,中国经济本质上就是一个大工地,中国的货币信用事实上就由庞大债务覆盖之下的钢筋水泥来支撑。

各位说到这里很有必要做一个简单的回顾了,1980年到2000年,中国的货币发行模式是以国家信用为锚,国企和政府向央行借钱,从而印出人民币。这个时期中国的国有企业和各级政府压根就没有信用,人民币因此也没有信用度可言,整个国民经济十分脆弱。在这个时期,中国时不时就发作恶性通胀,89年爆发了学潮运动,98年还被迫逼着3,000万国企工人下岗,失业的工人骑着单车送老婆去卖淫,整个国家就是一片萧条惨淡的境况。

2001年中国以虚假承诺的方式加入世贸,基础制造业从欧美大规模迁往中国,中国经济因此也终于迎来了真正的快速增长。
从2001年到2014年,中国的货币发行模式是以外汇为锚,央行通过兑换外汇引出人民币,通过外汇信用给人民币信用加持,这就充分稳定了人民币的信用,并进而稳定了中国经济。在此期间愚昧到无可救药的中国人,迅速就忘记了此前经受的种种刻骨铭心的痛苦。他们深信现在这一切的好日子都来自政府的恩赐,所以他们对政府感激涕零。每天早上走出大门都要朝着北京的方向磕一个头,以表达对政府的感恩之心。

从2015年开始,工业文明与集权政体之间的矛盾爆发,顶层权贵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就选择了维持集权政体,毁灭工业文明。因此从这一年开始,各种人为的经济灾难层出不穷,与欧美的关系也是急转直下,反映在货币体系上,就是货币发行模式变成了以债为锚,也就是以政府的基建性债务和老百姓的购房按揭债务为人民币的信用锚点。在本质上也就是以钢筋水泥来作为人民币的信用支撑。
各位你们一定要理解钢筋水泥用来建房子,大概可以支撑100来年,算是非常好的结构材料,但是用来支撑货币信用体系,钢筋水泥就显得非常脆弱了,根本就支撑不住。于是2014年之后,人民币体系就处于一日三惊的状态,根本就没有稳定下来。
2015年在政府刻意制造的股灾之下,外资猛烈出逃,央行资产规模因此迎来第一波的显著下降。这一年央行总资产为31.78万亿,同比上一年的33.82万亿,降幅6.0%。这也是本世纪以来,央行总资产出现第一次萎缩,有了第一次当然会有第二次。

2019年央行总资产37.11万亿,同比上一年的305万亿降幅不算大,只有0.4%。2019年,是中美贸易战爆发的第二年,产业资本开始大规模出逃,让中国政府猝不及防,央行总资产因此出现第二次的下降。再到2024年,以债为锚的货币体系终于运行到了极限状态。
一方面房地产市场持续萎缩,成交规模已经跌回2009年。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借钱搞基建的模式也维持不下去了,政府的税收收入下降4%,各地的城投债纷纷爆雷,看似稳固的钢筋水泥终于无法再支撑整个货币体系的运行。
到这个时候人民币就必须再次换锚,没有了任何继续拖延下去的可能。然而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选择也不剩多少了,钢筋水泥已经是彻底靠不住了,这个锚必须抛弃。指望外汇吧,2024年外汇依然处于疯狂出逃的状态,我会在后面详细讲述这个失踪的外汇问题,因此外汇也靠不住。于是中国政府只剩下一个选择,也就是回归到2000年之前的状态,以国家信用为锚,央行直接认购财政部发行的国债,由此印出新的人民币体现在央行资产数据上。

2024年央行对商业银行借款15.64万亿,较上一年减少了整整2.91万亿,这就是覆盖在钢筋水泥之上的债务泡沫破灭。商业银行拿了央行的钱也借不出去了,只能还给央行的结果。为了补上这个缺口,央行被迫大规模认购国债。
2024年底,央行对政府借款规模为28,781亿,较上2023年增加了13,541亿。这么说吧,如果央行在2024年不直接印钱购买这笔国债的话,央行在2024年的总资产会下降到42.70万亿,年度降幅将会达到6.6%,这种降幅将使中国经济无法承受的。
即便是顶层权贵一心想要摧毁工业文明,他们也承受不起如此猛烈的央行资产降幅,这将会把顶层权贵辛苦多年积累的家族财富一把清空。

总结起来,2024年中国经济最重大的事件就是人民币第三次换锚,这一次没有任何新意,只不过是回到了2000年之前的老路罢了。以国家信用为锚,也就是以国债为锚,依靠国家信用来支撑货币体系,这是欧美各国的普遍玩法,看起来中国好像能够模仿似的。
欧美各国能够做到这一点,依靠的是两个前提条件,独立的央行系统以及复杂的货币发行博弈体系,就这两条在中国压根就不存在。
中国的央行表面看起来是个部级单位,但是他真实的政治地位,只不过是相当于财政部、国库司、中央银行处一个小小的处级单位罢了。
央行行长的实际权力,只不过相当于一个县处级的基层干部,只有执行权,没有任何决策权。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召开货币政策的决策会议,央行行长连旁听的资格都没有。
相关货币政策出台,央行行长要靠看电视新闻才能获得相关信息,就这样的情况。中国政府只要开启以国债为锚印钞之路,就一定会滥发货币,绝对不会有任何例外。所以2024年的央行资产缩表,只不过是中国政府在货币换锚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罢了,就跟2015年的央行资产缩表一样,蛮换完了,央行总资产又会开启飙升之路。

各位你们一定要牢牢的记住,这一次人民币的锚锚在更加脆弱的国债之上,因此这一次的崩塌速度将会前所未有的快。根据老蛮我做出的推演,最迟在2027年一季度,这个货币体系就走到头了。
在此之后,人民币将会完全脱锚,中国只能进一步回归到1980年之前的票证时代,而顶层权贵也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启动全面的社会大意志,继续光明正大的维持集权政体,并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堂而皇之的饿死一半中国人。

对广大的中国人民来说,这只不过是一轮又一轮的轮回罢了。他们闭着眼睛,盲目的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丝毫没有意识到黑暗的大意志时代已经朝着自己猛扑下来,根本不可能逃脱。
Author Public Key
npub1mw7hzf02at25wraq78ywzj8use4quz3yw4keaxtysyxeqpllw0uqdv5w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