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s Nostr?
我今天馋吗 /
npub1af3…8xd6
2023-10-17 04:53:49

我今天馋吗 on Nostr: ...

书里最喜欢的部分是:“人们是伦理性的存在,部分是基于经验的断言,部分是希望。”(That people are ethical beings is therefore partly an empirical claim, partly a hope.)我们明确说出的道德信仰和我们实际的实践经常不一致,但这并不是忽略前者的好理由,因为它们仍对人会造成影响,而且这种不一致在人这里是自洽的。人是伦理性的存在不代表每天每时每刻都做出伦理选择,而是人随着成长逐渐会对事物做出评估。伦理生活是不均匀实现的,总是伴随着风险。我们是生活在“现实”与“可能是/应当是”之间的生物。即使有这样的不完美,社会科学仍不应就此忽视它,如果这门科学确实如自己所说,希望尽可能地描述和理解社会生活。

其实读起来仿佛这些事都是理所当然、不言自明的(笑),但在很长一段时间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并不是这样。

-----
作者Andrew Sayer受到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影响——即关心人的幸福(flourishing)、美德、尊严、道德和伦理,主张回归日常和具体的经验——但是摒弃了其中过于精英化和性别歧视的部分。其实我觉得说他是个女权主义者也不是问题,关心的伦理学和身体理论在本文中也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诶我每个部分都写得好简单……但他写得非常精心和详实。

首先,他解释了为什么社会科学研究会回避人的规范性特征和人们所关心的规范性问题。他认为,现代性中产生的将价值与事实、主观与客观、规范性与实证的粗暴二分。价值观与理性被对立起来,且都与它们的对象相分离。一方面,价值观与对象分开,变成了空洞的“好”与“坏”的判断,被认为超越了理性的框架,而看不见当人们在日常评估具体的事物时做出的规范性理性;另一方面,理性被狭隘地理解为逻辑理性和工具理性,而日常生活中的实践理性被低估和排斥。对此,他认为应当回到更加现实、自下而上的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看见价值观与理性的交织,并明白规范性并不是一尘不变的规则,而是人们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和背景中日复一日不断做出的会流动的道德选择。

接着,他解释了更基本的问题,即为什么人是评估性、伦理的存在。受到女权主义理论的影响,他提出,正是因为人类在有能力之外,也脆弱并有需求,并且在这个物质世界上彼此依存地活着,使得人类和世界的关系不仅仅是因果式的和阐释式的,也是一种关切的关系。人们关心事物,事物对人们来说是重要的。人们会因为对自身和他人的幸福的关切,而根据对什么是幸福与不幸的理解,对自身和他人的行为、制度、政策等等做出评估,判断什么是可以接受的而什么是需要被谴责的。这是生活中不可被分割的部分。

最后,Sayer主张社会科学不应再仅仅局限于忽略实践理性地去理解和解释社会生活,而应当对日常思维、实践和社会制度做出评价。他回应的是社会科学这门学科的存在意义,对此他说:'Indeed, there is no point in social science if it cannot improve upon or extend everyday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world' (p. 216). 他提出的方法是重拾批判性社会科学,不要回避对造成了可回避的痛苦的社会制度的批判,因为社会科学本应当是一门帮助人类过上繁荣幸福生活的学科。当然这需要对到底什么是幸福有个比较普遍的定义,普遍不代表忽略多样性,反过来,尊重多样性不代表就完全回避找出一个共性的主张。他这边使用的是Martha Craven Nussbaum的capability approach.

限于我的过往能力就只能总结这么多了 :ablobspin: 实际上每写一句话都有五百句话在脑子后面飞速掠过。可能以后再看会总结得更好吧。哈哈 :ablobspin:

Author Public Key
npub1af3t9gyqm30zdp7geec7xzqw7yf6yhqa9j47hkc0r9td5ax5nneqtg8xd6